河南大学是河南省的高等院校中综合实力比较强大的大学,也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所大学。它在河南省的高等院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通过创新机制,引进尖端人才,使它的发展和建设建入了一流建设大学的行列,它的许多专业也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1、为什么要报考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是河南省的高等院校中综合实力比较强大的大学,也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所大学。它在河南省的高等院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通过创新机制,引进尖端人才,使它的发展和建设建入了一流建设大学的行列,它的许多专业也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无论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具有令人注目的和非常,值得关注的价值,而且如雨后春笋,充满勃勃生机,它也是我国双非大学中进入前百强的大学,
河南大学的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在第65名,其中人才培养第62名,科学研究第70名。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劳动与社会保障,物流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历史学,管理学,德语俄语等专业都非常好。
它的生物科学在全国排在第29名地理信息科学在全国排在第14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在全国排接第十名教育技术学在全国排在第20名学前教育在全国排在第11名体育教育在全国排在第八名英语在全国排在第八名翻译在全国排在第六名,河南大学如果在它的发展历史上不经过多次的拆分,它的综合实力绝对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位于前列。
2、大学本科为什么是“本”这个字?“本”是什么意思?
“本科”一词源于宋代,《宋史·选举志一》记载:开宝三年,诏礼部阅贡士及十五举尝终场者,得一百六人,赐本科出身。“本”的意思就是“正规”,这个字义现在依然存在。实际上,除了本科以外,还有一个“预科”,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已经把预科取消了,或者只有“民族预科”,而“本科”则被保留了下来,本,就是表示正规、正统。
比如说,《本草纲目》,“本”,正统的,正经的,“本科”是由于科举制度录选而衍生出来的。比如说我们知道,古代科举,考到最高等级,叫进士,进士分几“甲”,也就是几个档次。明清时代只分三甲,但是在宋代时则有五甲之多,《宋史·选举志二》记载: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第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第三、第四甲进士出身,第五甲同进士出身。
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差别在哪?成绩不一样,档次不一样,怎么区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这就叫“本科”,表示的是正统的、正规的。同进士出身,那是恩赐的,赏的面子,它就不能称为“本科”,因为你成绩在那摆着呢,你没那个水平。“本科”就是把“正统的”和“名义上的”给区分开来,后世,清代用“本科”一词用得最多,为了区分官员的资历,官员在公文里的自称。
因为清代官制不同,并不一定科举才当官,比如可以捐官,也就是花钱买官。比如最著名的,清乾隆时的钱度,他也参加过科举考试,但他没考上,他也是“进士”,但他的进士不是考来的,是恩赐的,那么,正经科举考试过,两榜进士的底子,那些官员陈述资历,说自己,“X年X甲进士第X名本科”,钱度不行,他不配。钱度陈述资历,只能说“X年X甲进士”,不能用“本科”,因为他不是正规的进士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