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有些应届生会去考银行,而是很多应届生都会去考银行。公务员和银行都是稳定的铁饭碗,公务员有行政编制,不犯大的错误不会失业,可以干一辈子;银行是金融机构之一,按类型分为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世界银行,银行背景大福利好,不容易倒闭、下岗,也是非常稳定的。
1、为什么有些应届生会去考银行?
不是有些应届生会去考银行,而是很多应届生都会去考银行。原因如下:1.国有四大行(工农中建)只招应届生国有四大行只有校园招聘,只招应届生,没有社会招聘!错过了应届生,你只能攻读更高的学位,再一次成为应届生,才有机会再参加校招,所以,应届生校招是唯一能进入四大行的途径,因此很多应届生都会去考银行。2.银行接受整个财经类专业和IT类专业的人才基本上财经类和IT类所有的专业银行都会接受,
财经类的应届生,最对口的行业不外乎就是银行、券商、保险、投行等几个大板块,但是券商的行业周期性起伏太大,保险行业鱼龙混杂,充斥着大量低质量业务员,投行又过于高精尖,而银行既是基础性民生行业,机构众多,体系完善,有一定的门槛,但又不会太高端,工作稳定,薪酬福利在社会上属于中上水平,所以银行历来都是应届生争抢的饭碗。
IT类的应届毕业生,如果不想做码农,又想有一份工资、福利、劳动强度都还不错的工作,银行也是他们的最优选择之一,关键是银行基本都能接受IT类的专业,虽然说银行不像科技金融公司那样注重科技创新技术的研发,但是银行始终也是要转型的,储备IT类专业人才总归是不会错的,3.长辈觉得银行是金饭碗不得不说,很多老一辈的家长依然觉得银行是体面光鲜的“金饭碗”,虽然说现在进银行的年轻人工作也都又苦又累,到手工资也不见得多,但是很多家长就是觉得银行稳定,并且觉得只要一直干下去肯定能当上领导,然后就一生无忧了。
很多应届生也是拧不过家长的执拗,只能为了满足家长而报考银行,总结来说,银行作为一个体系完善、管理制度严格的超大型金融企业,可以提供一份体面、严谨、不需要过多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工作,在银行工作可以学习到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客户(人脉资源),这对于以后想跳槽从事别的行业或者自己创业都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2、准备考银行,为什么有些人都说不要进银行?
我只谈谈国有大行的情况作为业内人士,我只能说,如果你在银行内有足够硬的关系,恭喜你,只要不出大的岔子,你会过的比较舒服,提拔也会比较顺利,多利用自己的关系,把上级领导和老员工打点好,业务能力并不重要,而且越往上,具体的业务水平越不重要,因为领导是管人的,具体事情都是基层人员来做,越早进入领导岗位越舒服,
至于没啥关系的,我只能说,如果你确实想在银行做出一番事业来,只靠个人业务能力是大错特错,你要在学习业务、拓展客户的同时,在行内打下坚实的人脉基础,最好的办法就是和行内大领导联姻,结婚对象和领导关系越近越好,没有大领导的支持,只靠业务能力是爬不上去的。国有银行是个非常现实的地方,人脉关系尤其是行内的人脉关系决定了你能到达的上限,我在国有行也混混沌沌待了十几年,靠着转了几道弯的关系混到了科长的位置,估计以后晋升的空间也没有多少了,形形色色的同事见过很多,比如:一个80后女同事嫁给比自己爸爸还大两岁的行长,每天上班基本就在办公室练习茶艺,还没有领导敢说她;一个天天愤愤不平批判银行体制,和行长不对付的普通基层员工,因为娶了省分行处长的女儿,迅速得到提拔并借调到市分行;还有同事几乎每天加班,专门处理网点内复杂业务,为人老实,但因为是外地人又没有关系,天天被别人冷嘲热讽,最后忍受不了而离职其他各种例子还有很多,我也不一一列举了另外,这两年国有银行基层员工的工资降的很低,像我们行,地处华中地区的副省级城市,市内住房均价1-2万,工作五年左右的基层员工每月工资才2500左右,而且还要到每个月月底才发,算上每次延迟一季度发的绩效工资和每次延迟半年发的计价工资,每年到手的收入不超过7万,隐性福利也就公积金还可以,大概一个月2000左右(公积金缴存基数明显高于实际收入,所以算隐性福利),通讯补贴、车补啥的几年前就没有了,过节费也就生日当天200块蛋糕券加过年1000块年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