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语文教育的核心,语文教育围绕这一核心,必须完成两大任务。语文教育本质上是国学教育,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是学生将来立身处世之根,语文教育大意不得,语文教育说穿了,教6个方面的东西,语文教育只有完成了这两大任务,才算是尽了自己的本职。
1、语文教育到底教什么?
语文教育说穿了,教6个方面的东西:1.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引导其练成能力。读书是语文教育的核心,语文教育围绕这一核心,必须完成两大任务:一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式方法,一是围绕这类读书方法让其练成读书的能力,语文教育只有完成了这两大任务,才算是尽了自己的本职。2.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并引导其练成能力,作文是语文教育的第二大任务。
读书是基础,作文是读书基础上的延伸,学生只有先把书读通,作文方能提高。那种认为读书与作文是两张皮,或读书与作文关系不大的看法是误人子弟的糊涂观念,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引导其练成能力。不论是读书,还是作文,都与思维密不可分,思维能力强,读书作文能力弱不到那个地方去;思维能力弱,读书作文能力也强不到哪儿去。
所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4.教给学生审美的方法并引导其练成能力。语文天生同美连在一起,就汉语而言,这种美主要体现为:音美、形美、意美,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5.教给学生理解、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并引导其练成能力,
语文教育本质上是国学教育,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是学生将来立身处世之根,语文教育大意不得。6.教给学生立德立人的方法并引导其练成能力,这是语文教育的根本。就语文教育来讲,不论是语言能力的培育、思维能力的培育,还是审美能力的培育、文化理解传承能力的培育,最终都要归结到两个字上:做人,
2、小孩读一年级,语文成绩一直不理想,考试考不好,识字量太少了,怎样提高识字量?
一年级孩子识字量少,确实是个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语文成绩,也可能影响到数学成绩。我授课中常用这几个方法,希望可以帮助你:1.先教常用字发现孩子识字量少,最先要紧的教会孩子常用字,这样减少孩子受到的打击,先拿着孩子的课本,从第一页开始教,包括出版社名称,作者名称,因为很少有人这样教,所以孩子会更好奇,这是干啥呢,这地方还有字啊,这样从开始孩子就不会太排斥。
最好是你教一遍,然后把遇到的孩子不会的生字单独写一个本上,然后复习的时候不仅要让孩子说出这个字的读音,最好能说出在书本上的位置,或者他知道哪个地方有这个字,这样能加深记忆,更快让孩子掌握。包括一些广告牌、路牌或者玩具说明书,这些都可以随手教给孩子的,2.盖着拼音去读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认字,有用带有拼音的书去教孩子不是读的更快吗,我觉得读得快不是目的,目的是认识这个字,当孩子把拼音盖着的时候,只有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再去看拼音,这样对这个字的印象才能更深,而不是直接遇到不会的字直接看拼音。
直接能看到拼音,当孩子遇到不认识的字会立马想到去看拼音,这个字孩子只是一带而过,不走心的,因为他知道后面不会了还可以再看一次,3.点读无论孩子认识几个字,只要是孩子自己读东西的时候,就要要求用手指一个一个点着读,因为有时一句话有一两个字不认识,很容易一带而过,不会去考虑的这到底是个什么字。包括家长给孩子读书的时候,也要求孩子用手指点着字,这样既可以听故事,也是一个识字的过程,
3、教孩子识字和拼音是语文启蒙的重要内容吗?
语言的产生,主要用于沟通。沟通有两方面,一是表达自己,一是理解他人,幼儿语言的发展顺序(非认知顺序)是:首先是名词,描述“是什么”;然后是动词,描述“干什么”;然后是修饰性的词,描述位置、形状、颜色、味道等等,再高级一些,才是赋比兴等等修辞手法,来加强表达的效果,汉字学习中的认字和拼音,一个是学习文字符号系统,一个是学习语音符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