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总喜欢叫学生家长来学校,这是什么心态。我倒想问问这位提问的高中生家长,你是什么心态,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的那场考试,一不小心就真成为了挖挖机的人生转折点,我理解你的不平,因为你认为既然孩子送去学校受教育了,就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干嘛一有问题就请家长呢。
1、你是抱着什么心态去读书的?
谢谢邀请。我上学的时候读书学习,就没有一个目的,所以知识学得不扎实,一出校门就还给老师们了,读书好像就是为认识几个字,会念报学习就行了,那时读完书就下乡所以没有动力。结果很多基本的知识也没学到,直到进单位职工文化知识考试,才晓得自己连字的笔划也没写全,更别说语法修辞了,后来从单位出来,到图书馆抄书什么修辞小学教师的进修教材基础心理学等等,自己买了本北师大版《写作》细心的看读写语文知识才提了。
2、高中班主任总喜欢叫学生家长来学校,这是什么心态?
高中班主任总喜欢叫学生家长来学校,这是什么心态?我倒想问问这位提问的高中生家长,你是什么心态?为什么你会被班主任如此“眷顾”,时不时被请去办公室“喝咖啡”呢?如果是老师经常邀请你去共商班级发展大计,或是夸奖令公子(千金),想必你也不会这般不耐烦,甚至言语之中满是怨怒了!我猜,不!我料定令公子(一般女生没有那么顽劣)一定是违反校纪班规的榜上常客了!是以,你才会有此荣幸经常被“传唤到场”吧?想来,每次去了,班主任也不给你好脸色,喋喋不休地当着你的面训斥了孩子,捎带脚连你这个家长也指责、教育了一番吧?可是,你就不能想一想班主任为什么这么喜欢“找你麻烦”?他(她)如此针对你究竟意欲何为?对他(她)有什么好处?对你和你的孩子到底又有什么坏处?如果你能把这些问题都想通了,你非但不会对班主任满腔怨怼,反而还会感激不尽了!我理解你的不平,因为你认为既然孩子送去学校受教育了,就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干嘛一有问题就请家长呢?我也能估摸出你恼怒的原因,你家孩子太难教育了!在家里你多半已经无能为力,实指望在学校里能把他管好,谁知老师也搞不定,又把皮球踢了回来,
还不是踢一回,而是三番五次地踢,眼瞅着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屡教不改,怎不闹心、伤心、寒心?但是,越是这种时候,家长越不能退缩、推诿,试想:你最亲的孩子,你都不想管了,老师又不是孩子的至亲,只要尽到责任就行了,凭啥要求老师比你付出更多呢?就凭你缴的那两个学费?所以,奉劝这位家长,耐下心来,全力支持班主任,形成合力,帮孩子浪子回头。
3、非211、985的学生,抱着毕业就工作心态的同学,大学里面究竟应该学点什么?
作为大学生,不论你就读于什么样的院校,不论是马上就业还是准备考研,最终都是要走向社会的,去肩负起自身的使命与责任,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迎接社会挑战,让自己的人生多出彩,这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同学经常会问到的,说到底,就是大学生活应该怎样度过、怎样学习效果更有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弯路。我在授课的过程中,都会将讲课内容与实际指导进行结合起来一道进行,
综合起来,我觉得有以下三个方面是应该努力的方向,愿与各位同学共同探讨。一是搞清楚自己的兴趣是什么,真正学会不忘的东西从来都不是老师教来的,都是自己因为感兴趣、有热爱,在进一步的自学过程中得来的。高考志愿在选择时,多数的同学没有在这方面进行专业培训过,家长也没有结合孩子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孩子报考志愿的经验,学生报考志愿和专业时又受到考分的限制,许多同学报考的志愿实际上还是比较盲目的,学非所愿,学非所能,学非所擅长的还是比较多的,
进入大学后,多数院校会给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二次进行专业选择,这对于每位同学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弄清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确定好自己的奋斗方向,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人生要有所成就,兴趣比什么都重要,有兴趣了,坚持就变得容易了,反过来说,为什么坚持,是因为往往没有真正的兴趣,大学里,老师教的再多,也赶不上自己通过自学学来的知识更多,老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实际上三者在当今的社会比较来看,首要是“传道”,其次是“解惑”,再次才是“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