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医针灸如同复兴我中华民族。倪海厦大师就说过,“针而勿灸,灸而勿针,庸医针灸一起施,徒使患者炮烙刑”,这种内部发热的针灸方法,就是“炮烙之刑”,也偏离了中医针灸之道,现代中医学者应当从古人的针灸技术出发,去继承古人的针灸技术,当今社会所流行的“电针”“内热针”“电热针”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针灸。
1、怎么样才能复兴中医针灸?
复兴中医针灸如同复兴我中华民族!针灸在清朝以前颇为盛行,晋朝时期皇普谧撰写了《针灸甲乙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针灸学著作。宋朝王唯一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两具,明朝时期更是出了非常多的针灸大家,杨继洲的《针灸大成》,针灸学家高武的《针灸聚英》,为针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是到了清朝道光年间,以“针灸为非奉君之术”为由,废止了太医院的针灸科,从此针灸只能在民间使用和传承。
这使针灸的发展在清朝时期几乎停滞不前,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针灸事业也得到了发展,近几年针灸事业非常红火,接受针灸治疗的人群越来越多,针灸成为一种绿色安全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并且发展到了国外,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影响巨大。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开始实施,这是我国在法律层面上对中医药事业的鼎力支持,
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过硬的本事,想要发展复兴中医针灸是非常困难的。现代中医学者应当从古人的针灸技术出发,去继承古人的针灸技术,当今社会所流行的“电针”“内热针”“电热针”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针灸,电针抛弃了传统针刺补泻手法,取而代之的是电流使针体的跳动,临床使用虽有一定疗效,但是偏离里中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准则。
而电热针,是通过电流使针体发热,通过针体的持续的恒温,达到“温经散寒”的目的,倪海厦大师就说过,“针而勿灸,灸而勿针,庸医针灸一起施,徒使患者炮烙刑”,这种内部发热的针灸方法,就是“炮烙之刑”,也偏离了中医针灸之道。针灸手法中有“烧山火,透天凉”,通过医生手法的操作达到让患者有热或者凉的感觉,同时也达到了治病效果,
2、学中医针灸推拿每个穴位都要记住吗?怎么记忆?
记住主要穴位,一天一个,一年就差不多了,穴位,又称经穴。古称脑穴,气穴,十四经脉上的穴位,称经穴。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穴位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聚集和出人体表的部位,它与经络、脏腑、气血有密切的生理与病理信息联系,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它是脏腑经络之气和营卫气血循行、输注、出人之处,原气聚会之所。具有濡养脏腑,平衡阴阳的功能,
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是邪气人侵机体的门户,又是机体内部或外部疾病反映于体表的“反应点”。当人体发生病变时,通过穴位的观察,或压按、触摸穴位等检查,便可诊断内脏疾病,说明穴位有反映内脏病变的功能,这就是近代“经络穴位诊断”的具体应用。在临床上,穴位还是针灸治病的刺激点,说明穴位的治疗效应,通过刺激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达到调衡阴阳,理气活血,补虚泻实,扶正祛邪,使失去平衡的病理变化,恢复成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阴平阳秘”的作用,
举世瞩目的针灸疗法就是以刺激穴位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综上所述,说明穴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具有诊断的应用价值;又是针灸治疗的“刺激点”,是针灸治疗的基础,在临床上应用“穴位压痛”而诊断疾病;通过穴位的刺激而治疗疾病,说明穴位具有“诊断”与“治疗”两方面的临床意义。所以,穴位不是一个孤立的、静止的体表“点”,而是经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学中医针灸推荐什么书?
作为从业十余年的针灸医生,最大感悟就是书上的和临床的想去甚远!首先你学习针灸是自学还是科班出身?不同的人群推荐的书不能一样。如果你没有证,只是感兴趣,作为副业,推荐你看刘力红写的《黄帝内针》,不需要医学基础,造福家人,如果你是科班出身,刚踏入工作,则需要熟读《黄帝内经灵枢》,还有现代比较厉害的《董氏奇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