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王铎的“寒”字多写一横,也没有错,只是我认为行书、草书宜简化为妙,而王铎的行草书笔画繁杂、缠绕,这只是他追求的风格,是他的个性使然。(四)行书“秋”字的写法,更是神彩飞扬,韵味十足的,王铎写的比现代简化字多一横,也就在所难免了,根据“寒”字的造字法,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后来简化成四横、三横,现在规范的是三横。
1、秋天到了,“秋”字的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怎么写才好看呢?
谢谢网友“情感问题专家9966”的邀请!秋天是个美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今年的立秋时间是公历八月七日,立秋后,人们将告别炎热而迎来凉意。关于“秋”字的写法,无论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都有多种写法,汉字是我们的老祖先创造的,在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无不凝结着我国先民的智慧和结晶。中国的汉字之美,表现能力之丰富,是世界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做到的,
下面,我分别将“秋”字的五种书体,用图片的方式予以表现,望题主和各位网友认真看一看,品一品,欣赏欣赏,学习学习。(一)隶书“秋”字的不同写法,字字都有变化,请各位网友看下图:(二)草书“秋”字的写法,变化更为丰富多端。请各位网友看下图:(三)下图为“秋”字楷书的写法,也是风格各不相同的,(四)行书“秋”字的写法,更是神彩飞扬,韵味十足的。
2、书法“大寒”两个字怎么写好看?
“大寒”,时令节气,可以用行草书来写,“大”字字形简单,可以粗壮笔画,“寒”字比较较多,可以张扬一点,笔画轻细飘扬一点,则会有对比,显得灵活生动,下面我先用签字笔演示一下:我写得不好,下面还是来看古代书法名家的行草书写法吧:一、米芾行书出自1、宋·米芾·晋纸帖;2、宋·米芾·从天竺归隐溪之南冈诗;二、王献之草书出自:1、晋·王献之·授衣帖;2、晋·王献之·薄冷帖三、王羲之行书出自:1、晋·王羲之·奉告帖;2、晋·王羲之·极寒帖;四、苏轼行书出自:1、宋·苏轼·吏部陈公诗跋;2、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五、赵孟頫行草书1、元·赵孟頫·洛神赋;2、元·赵孟頫·俗尘帖六、黄庭坚行书出自:1、宋·黄庭坚·辱教帖;2、宋·黄庭坚·庞居士寒山子诗;七、董其昌、文征明行书出自:1、明·董其昌·濬路马湖记;2、明·文徵明·自作诗卷八、沈粲、傅山草书出自:1、明·沈粲·千字文;2、清·傅山·孟浩然诗;以上8种写法,都是名家大手笔,法度森严、气势磅礴,您喜欢哪一种呢?我特别喜欢王献之草书和最后一种草书写法,有一种飞扬跋扈的气魄。
3、王铎的“寒”字和“新”字为何多一横?该怎么理解?
王铎的“寒”字和“新”字多写一横(如下图),我认为没有特别用意,这是个人书写习惯使然,况且书法文献中也有多写一横的先例,一、先说“寒”字“寒”是一个会意字,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
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说文解字》:寒,冻也,《列子·汤问》注: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看一下《清·赵之谦·铙歌册》和《清·吴昌硕·七言联》中的寒字:再看一下《金石大字典》中的“寒”字:根据“寒”字的造字法,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后来简化成四横、三横,现在规范的是三横,
所以说王铎的“寒”字多写一横,也没有错,只是我认为行书、草书宜简化为妙,而王铎的行草书笔画繁杂、缠绕,这只是他追求的风格,是他的个性使然。二、再说“薪”字《说文解字》:薪,荛也,通俗说就是柴火,现在引申为薪水、报酬,这个字在篆书中很复杂,笔画比现代楷书要多,见《元·赵孟頫·六体千字文》的篆书“薪”字:在出土的《秦·睡虎地秦简-秦律杂抄》中也有很多横画,见下图:所以,王铎写的比现代简化字多一横,也就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