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质到底是什么,怎么区别音质好坏。从网上听歌,一般听到的音质,主要是标准音质和高品音质,音质一句话概括音质其实就是人对声音质量的感观评价,你从网上听,听到的所谓“无损音质”未必是真的无损音质,从声音的基本三要素来看,它们一起决定了声音质量的好与坏,因此音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是音色、音调、响度,而此三要素又反作用于音质,且在一定程度又影响音质。
1、音质到底是什么,怎么区别音质的好坏?
音质到底是什么,怎么区别音质好坏?音质一句话概括音质其实就是人对声音质量的感观评价。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初中物理就已经深刻的阐述了,声音的基本三大要素;音调、音色、响度。音调;取决声源振动频率,音色;与发声体材料、结构、发声方式等因素有关,响度;取决于声源有效振动面积、振幅及人与声源的距离远近,从声音的基本三要素来看,它们一起决定了声音质量的好与坏,因此音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是音色、音调、响度,而此三要素又反作用于音质,且在一定程度又影响音质。
音质好与坏主要的影响是音色,上面也述说了音色与发声体材料、结构、发声方式等因素有关,音色是声音的一种固有特性,由发声体的物理特性及结构共同决定,也是一种声音区别另一种声音的特性。我们能够区别大自然界各种声音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以熟悉的扬声器产品举例,判断其音质的好与坏则有很多评价的,但是主要方面的评价还是从它的空间感、立体感、层次感、定位感、愉快感、纵深感、平衡感、厚度感、清晰度、明亮度、力度、音域感、丰富感等等方面进行评价。
2、如何听出标准音质和无损音质的差别?
一般来讲,用手机加耳机听,差别不是特别大,而且你从网上听,听到的所谓“无损音质”未必是真的无损音质。先说音质,你听到的未必是真的无损音质。从网上听歌,一般听到的音质,主要是标准音质和高品音质,真正的无损音质很少。音质的差别在哪?简单说,就是转录后保存的音线数量不一样,一般来讲,网上听到的歌曲是16~24音线。
部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可以达到32音线甚至更高,无损音质是flac格式,比如母碟是32音线,它转录过来还是32音线。高频音质,是以320K压缩MP3,用音线来解释,32音线,到它这变24音线了,标准音质,32音线到这剩16音线了。流畅音质,全是杂音,因为32音线到这就剩8音线了,怎么去理解音线?就比如说,一首歌,同时有32种乐器在演奏,这就是32音线。
你撤来撤去,把32种乐器撤剩8个了,一方面,失去了其他乐器的辅助润色,只剩主旋律,声音就枯燥了,另一方面,你撤掉的乐器还留下了杂音。你从网上听的时候,就算你选的是无损,也未必是以flac播放的,这就是流量问题,挂羊头卖狗肉才能赚到差价,一首5分钟的歌,收你36M流量,但是给你播MP3格式的高品音质只需要12M流量,它就赚到24M的差价——反正你也听不出来好坏。
你想听出差别,很简单,找特定的歌就能听出来,推荐两首。一首是小松未步的《如履薄冰》,你去听,如果在6~8秒的时候,你听不到有六声极快的定音鼓声,那你听到的肯定不是无损音质,你去听吧,这六声“咚咚咚~咚咚咚”持续时间也就不到1秒,但它就是一个音线。它没有损失,说明转录的音线足够多,这六声没了,你还说是无损音质,那不骗鬼呢嘛。
再一首,是ZARD的《愛は暗闇の中で》,这是让你用来感受不同音质对旋律的影响的,一般的歌曲音线减少,主旋律也照样维持。《愛は暗闇の中で》很特殊,音线减少,失去润色,你会感觉主旋律都变了,跑调了,设备当然也会有影响,但是从手机听歌的角度来说来说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大。设备上的差别,要在音线充足的情况下才能体现,
音线不足,都是8音线wma格式,拿森海塞尔来也没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好的设备、一般的设备,区别何在?就是设备对音线的单独播放能力是否足够强,比如你听《船歌》,这也是一首常见的试机音乐,举个例子,它里边有很多低音定音鼓,那么,如果你的设备,可以单独划出来一个区域来播放超重低音,就可以展现低音定音鼓原本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