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用法,最早且最有影响的应该是1797年出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书中大量的使用的公元的说法,其实还是当初的基督教纪年,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就是改了个名字而已。公就是公共的,通行的,元是纪年的开始,公元就是通用的纪年的开始,说白了就是一个世界通用的纪年的标准。
1、“中国”的概念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中国的概念早在西周时期便出现,出土西周武王铭文刻有“中或”即中央之邦。时代渐变概念遂开始变化,至民国前的诸王朝以周天子延续的列国和黄河中下游主要由汉族建立的政权使用华夏,中华,神州,中州等名号(非国号)进行代指,此间“中国”一词也特指帝王所在的国都,直到辛亥革命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2、过春节是什么时候兴起的?
马上又进入一年一度的春节了,而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是尤其重要的,无论你走多远,在春节的时候哪怕历经千山万水,都要回到家中,和一家人团聚。春节是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还有一种传说是在古代,人们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动物,家家户户燃烧竹子,以发出的爆破声,赶跑年,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表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3、什么时候开始过春节,是谁提倡的?
春节从上古时代就开始过了,固定形式的春节于2000年前的西汉出现,据说汉武帝刘彻觉得汉以前的历纪太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阳历”,自此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以正月初一为新年的第一天,此后中国一直延用阴历,又称农历纪年,一直延续至今,长达2000多年,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承载了丰厚的传统文化;使人们对生活有了新期待与安心,春节还有祝福新年新气象的内涵。
有穿新衣戴花帽的习俗,从而成了人类周而复始的重大节日,现在民间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过年还有这样的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兽每到腊月三十,便到处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刚巧遇到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听到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从此以后人们为了驱赶“年”这个猛兽,燃烧爆竹就成为了一种习俗!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把春节描绘的非常美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公元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要分公元前和公元后,有何依据?
公元是什么意思呢?公就是公共的,通行的,元是纪年的开始,公元就是通用的纪年的开始,说白了就是一个世界通用的纪年的标准,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用的这套“公元”的纪年标准。但是公元,其实并不公,他本来只是基督教的一种时间信仰,基督教认为,耶稣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划时代变革的开始,所以就用耶稣诞生的时间做为标准,早期基督徒认为(注意,是认为,不是真的)耶稣诞生于公元元年,所以耶稣诞生之前的,就叫公元前,一般称为公元前多少多少年;耶稣诞生以后,就叫公元后,一般称为公元多少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