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这个行业,我们越来越拼最硬核的实力。最后,教育产业始终是一个健康产业,教书育人是其本质部分,这一点也是我们考虑做什么,怎么做的基本出发点,无可厚非,每一个行业都可以按照赚多少钱来衡量价值,体现能力,教育行业也是如此,确切的教育也是一类产业,如果想赚更多的钱,从校内走向校外,从简单培训到专业培训,乃至于到产业培训,这个就是赚更多钱的过程。
1、为什么感觉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教育培训行业?
聊聊这个问题抛开对教育行业本身的热爱但又无法进入公立系统的不谈,单从就业角度聊聊这个问题1.看上去门槛很低培训行业,技能培训或兴趣培训看上去还有一定的专业性,但是中小学应试课程的培训,相对来说入门门槛很低。所有人都上过学,听过老师讲课,自己又是大学毕业,感觉中小学知识并不难,尤其是小学,特别是小学数学,看上去很好讲,简直到了长嘴就敢讲课的地步,
同时,确实一些昧着良心的机构把这个门槛也设得很低,有人讲就行。对于行业从业人员来说,非常气愤这种现象,其实,这行真的只是看上去门槛低,是一个好人不爱干,烂人干不了的行业,不是看上去的一加一等于二谁不会教的状态。不过也确实是因为看上去的低,所以很多毕业生,不论学什么专业的,都可以把培训行业当作自己找工作的一个可选方向,
2.需求量大除了遍地的培训机构以外,大机构每年都会做特价或低价班,这类课程对教师的需求量非常庞大,加上培训行业在机构的教师上升空间有限,每年都会有大量教师出来单干,一边是需求增加,一遍是在职教师的流失,这个需求量就变得非常大了。需求量大,门槛相应也会变低,进入的人也就会增加,3.以为很轻松还有一些人认为培训机构除了周末上课,其他时间相对较轻松、灵活,天生不愿意被严格约束的年轻人,自然会想尝试一下。
2、幼师工资并不高,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选择从事幼师这个行业?
幼师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保育人员,跟中小学的地位和待遇都相差太远了,目前,我爱人从事幼儿教育已经十多年了,我想对于这个问题还是有点实际经历的。待遇低,但很多人依然奋斗在幼儿教育一线,主要原因有下面三个:第一,热爱幼教事业,教师情怀支撑着他们干下去,从教师地位和待遇来说,幼师是最不被关注的一个群体,无法跟其他类型的教师相比。
公办幼儿园还稍微好一点,民办幼儿园是基本没什么寒暑假的,即使有也是较短,待遇并不高,是教师这种情怀让她们热爱幼儿教育。第二,人是需要生存的,就要工作,幼师也是一份人赖以生存的职业,只是分工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师面对几岁的幼儿,她们承担的压力更大,稍有不慎就会受到家长的指责。第三,是家庭原因,我小孩几岁的时候,没有人照顾。
3、您认为教育行业者怎样做,做什么才能赚更多的钱?
在我们国家教育工作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据不完全统计,全中国三千多万教师,加上民办学校教师就远远不止这个数,在这么庞大的教育工作者群体,他们的薪资到底如何?我们平时时常能听到教师抱怨自己的薪资太低,付出与收入并没有成正比,问题到底出现在呢?其实,在市场化的今天,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与市场化机制的双轨调控影响,薪资多少其实全掌握在教师手中。
曾有一篇《中国教师的工资水平在全球是什么层次,来看全球教师薪资排行榜》文章指出,中国教师工资收入全球倒数第三,在令诸多教育工作者悲叹的同时,我们不妨来看看国外的教育体制是怎样的,在美国,高校实行的绩效工资制和年薪制相结合的教师薪资制度,具有市场化程度高,注重工作绩效,薪资总体水平较高,随着“市场化”机制在教育中的应用,“竞争”、“选择”“效率”、“消费者”等每一项都成为影响教师收入的杠杆。
在当今的中国也是如此,随着教师教育市场化的发展,引发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修改、设置,培养机构的变迁、重构,在这一系列的嬗变中,教师教育成为一项多元主体相互博弈、彼此制衡、共同作用的社会活动。在当下知识付费的时代,高度市场化的环境中,所有教师,教育工作者想要赚到更多的钱,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教育工作者本身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