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职称方便去挂职,比如XX专家团队成员、XX评审委员会成员等,职称都是硬性条件。具体到国企的中级职称有什么用呢,国企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可增加职称工资,职称会影响到工资的基数,也会影响到退休工资,看公司管理层,甚至是中层的简历,职称一栏大部分是高级,其实拿了这个证就懂那些事情吗。
1、评职称有什么用?
职场潘多拉观点:评职称有没有用,有多大的用,这和你的工作单位有很大的关系,但秉持一个原则:高比低好,有胜于无。职称一般在央企和国企比较常见,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收入增加,比如中级职称每月多三百,高级职称每月多五百等等,但是,其实在工资方面还有一项隐性影响:你的职位等级,经理和高级经理属于不同的分类,工资可能会差好几个档次。
职称有可能影响到你的升迁,看公司管理层,甚至是中层的简历,职称一栏大部分是高级,其实拿了这个证就懂那些事情吗?不见得,但至少他们还保持在一个学习状态,这点难能可贵。有了职称方便去挂职,比如XX专家团队成员、XX评审委员会成员等,职称都是硬性条件,另外,职称会影响到工资的基数,也会影响到退休工资。每一件事物存在必有其合理性,先拿到了再说,免得让很多机会白白溜走,
2、职称有用吗?会不会消失?
职称是破坏教师团结的法宝,是不让教师安心教书的利器,是卡在教师脖子上的枷锁。评职称都要花大价钱买版面发表论文,靠人情关系申请课题,极大的浪费了教师的精力和金钱,却养肥了出版社和评委,甚至滋生了腐败,即便现在也有了只考虑业绩成果和参赛名次的声音,但大家都知道这些也是可以靠关系和金钱搞定的,所以职称不按教龄给予,就不能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所有的重视教育就会沦为口头上的空谈。
职称也只有按工龄直接授予,才能让绝大多数的教师安居乐业,全身心的投入到我国的教育事业中来,至于别有用心的人所说的会造成吃大锅饭的问题,这更多的都是既得利益者的借口,我们完全可以设置年收入10%~20%的现金奖励得到学生和家长认可的优秀教师,班主任和得到学生和家长高度认可的教师允许提前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时间直接晋升职称,而不合格的则警告一次仍不合格直接调离教学岗位,教师消极混日子吃大锅饭的顾虑即可消除。
3、国企的中级职称有什么用?
在国企中级职称有什么用,当然是非常有用的,技术职称反应的是一个人从事技术工作的能力和等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给予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相应的技术职称,也是对从事技术工作的职工的一种肯定和鼓励,那么具体到国企的中级职称有什么用呢?第一,国企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可增加职称工资。中级技术职称,一般是指评上初级职称四到五年以后,在所在的领域符合中级职称评定的标准,经过本人申请,提交相关的技术成果,经单位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组织评审,并报当地人社部门技术职称评审领导小组备案后,发给中级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证书,
取得中级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人员,单位要根据单位各个学科情况进行聘任,经过单位聘任的中级技术职称,每月有技术职称工资,由单位,根据情况决定职称工资的标准和等级。也就是说在国有企业中,取得中级技术职称并被单位聘任的人员,在工资体系中比没有技术职称的人员,每月多了一项职称工资,一般的单位中级职称工资为200到500元之间,还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
第二,拥有中级职称,是对技术能力的肯定。目前中级技术职称的评聘门槛不是很高,一般大学本科生工作三到五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满一年左右,基本上都有参加评聘中级技术职称的资格,评上了相应的中级职称,是从事该项技术工作的资格,同时也是自身能力的体现,比如做财务工作的,取得了会计师资格,可以聘任为公司的会计师,这是对从事会计工作的肯定;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能评上工程师,是对技术研发能力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