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疗法不可乱用,乱用轻者伤身,重者害命。《伤寒论》上也“亡血家不可发汗”,因汗血同源,一损再损,反而加剧症状,之前我有回答过《高血压,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的吗,由于霍乱的症状诸多,如果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就不可再放血,不同的高血压都要用不同的穴位,常见的“涌泉”、“百会”、“合谷”其实并不够用。
1、人得霍乱,针扎出血什么原理?
这种情况,叫“放血疗法”。意外的是,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曾广泛应用过的治疗方法,对霍乱患者进行放血,主要是控制高热,这是中医上的一种方法。中医认为,发热是一个邪正交争的过程,可分为实热和虚热两种,实热可见于外感发热、气滞发热、血瘀发热、湿蕴发热等,治疗时当分清病因,辨证论治,如外感发热当解表退热,气滞发热当行气解热等;而虚热主要由阴虚所致,此时的体温升高属于是虚性亢奋的状态,治疗当滋阴降火为主,而不是一味的退热,正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放血疗法又称刺血疗法,是用三棱针、毫针、梅花针或刀具,通过点刺十宣、大椎等穴位,使之出血,以达到清泻血热的作用;另一方面,放血所产生的痛感通常会使患者出汗,以起到热随汗泻的作用,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机制,从而起到退烧的效果。当然,由于霍乱的症状诸多,如果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就不可再放血,正如《灵枢.营卫生会篇》所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伤寒论》上也说,“亡血家不可发汗”,因汗血同源,一损再损,反而加剧症状,西医也曾流行放血疗法,原理和操作与中医是相同的,只不过西医不需取穴,而是刺破患者体表小静脉,从而促进少量血液排出。不过,放血疗法不可乱用,乱用轻者伤身,重者害命,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的,英国有个英雄罗宾汉,那货就是被人放血放死的。,
2、高血压摁哪些穴位可以缓解?
以为高血压简单摁摁涌泉穴、百会穴就可以?其实远远不够!!之前我有回答过《高血压,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的吗?》的问题,在中西医结合的角度,高血压分为好多种,有兴趣的可以去搜来看一下(建议两篇结合来看,会更容易理解)。其实,不同的高血压都要用不同的穴位,常见的“涌泉”、“百会”、“合谷”其实并不够用,我也知道,越是中医的高手所用的方案会越简单,但是在普罗大众都不是高手的情况下,就算繁琐,在不紧急的情况下,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不是更亲民吗?原发性高血压由于没有明确的病因,直接选用常规的涌泉穴、百会穴、合谷穴、后溪穴(下称四基础穴)之二就可以了。
取穴方法:涌泉穴:卷足,“人”字纹顶端;百会穴:两耳连线与头正中线相交处;合谷穴:如图后溪穴:握拳,如图,手背颜色交界处;没有明确病因的原发性高血压,就目前而言,没有谈论的意义;继发性高血压由于病因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心源性高血压(不分虚实)在选择“四基础穴”之一的基础上,加大陵穴、神门穴;取穴方法:大陵穴:腕横纹正中;神门穴:腕横纹小指端;脂肪肝型高血压大多见肝胆湿热,为实症,在选择“四基础穴”之一的基础上,加太冲穴;取穴方法:太冲穴:脚背最高点往前凹陷处;肾源性高血压(不分虚实)在选择“四基础穴”之一的基础上,加太溪穴;取穴方法:太溪穴:内脚踝与边缘连线中点;颈椎型高血压在选择“四基础穴”之一的“后溪穴”的基础上,加中、食指交界前凹陷处的经验穴;取穴方法:如图:妊娠期高血压实症,多见于滋补太过:在选择“四基础穴”之一的基础上,加太冲穴;虚症,多见于素体虚弱:在选择“四基础穴”之一的基础上,加神门穴、大陵穴;取穴方法:见“心源性”“脂肪肝”2条;其他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某些药物、脑病变(譬如柏金森综合征,颅内病变)等因素均可引起高血压,这些高血压则需要具体分析,循经找穴位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