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职务级别的提升优先级肯定是要高于职称级别的,同样职务级别的提升难度也是更大的。职称的应用主要是在事业单位中,获得职称后还需要单位聘用才能增加工资,一般中级职称的工资待遇和科级领导差不多,高级职称和处级领导差不多,虽然职称能够提高经济待遇,但是享受不到政治待遇,即便一个人聘用了高级职称,但是如果没有职务级别的话,只能算是一个普通职员,还是要受到一个普通科长管辖的。
1、高级职称相当于什么级别?
高级职称有两套,一个是地方,一个是军队。军队的专业技术职称有明确的级别对应,军队的正高为1到4级,根据文职人员职务的任免权限:(一)部级副职岗位,专业技术一级至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由中央军事委员会审批;(二)局级正职至处级正职岗位,专业技术四级至专业技术七级岗位,由战区级单位审批,可以明显看出,正高一级到三级政治意义上至少相当于副部,属于中央军委直管的干部,能享受副部级的待遇。
2、什么是职务什么是职称?
其实这两者很好区分的!以公务员为例,职务按级别分为国家级正副职、省部级正副职、厅局级正副职、县处级正副职、乡科级正副职,其中又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像市委书记、市长或者一些部门的局长这些都是属于领导职务,而非领导职务有巡视员(厅局级)、调研员(县处级)、主任科员(乡科级)、科员和办事员。非领导职务属于虚职,有不少都属于临退休时为了解决待遇问题而提拔的,也有一些是因为单位没有实职的职数,因此提拔后只能先担任虚职,
因此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一些处级单位的副局长(副处级)还挂着“调研员”的职务,其实这个人的级别已经是正处级了。在我国,只要职务级别上去了,那么不论是政治待遇还是经济待遇和实职并不会有很大的区别,只是权利没有那么大,而职称在我国分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还分为不同的系列,比如医生、教师、工程师等。而获取职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参加评审,一种是参加考试,目前大约有十个专业是通过“以考代评”的方式,而其他的都是要参加当地组织的评审,
职称的应用主要是在事业单位中,获得职称后还需要单位聘用才能增加工资,一般中级职称的工资待遇和科级领导差不多,高级职称和处级领导差不多。但是,虽然职称能够提高经济待遇,但是享受不到政治待遇,即便一个人聘用了高级职称,但是如果没有职务级别的话,只能算是一个普通职员,还是要受到一个普通科长管辖的,所以正常情况下,职务级别的提升优先级肯定是要高于职称级别的,同样职务级别的提升难度也是更大的!。
3、职称是什么,为什么要评职称?
职称,简单说是“技术职务称号”,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在某个领域的专业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标志,它反映着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关于为什么要评职称,这是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求,作为职场上的人,管理者如何满足员工的这些需要,显然不能大水漫灌、雨露均沾,需要设定一个尺度,于是职称的评定就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尺度——根据职称的高低,设定薪酬待遇,
4、想问下公务员中有没有技术岗位?还有就是中级职称属于什么级别?
先说答案:公务员中肯定有技术岗位。《公务员法》第三章第十六条明确规定,我国公务员实行职位分类制度,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顾名思义就是从事综合行政管理的公务员。这是公务员的大多数,目前党政机关包括人大、政协中使用行政编制的在职在编人员,绝大多数都是综合管理类公务员,
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主要是指出党政机关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公务员,比如发改委中的总经济师、统计局中的总统计师、审计局中总审计师、财政局的总会计师等,都是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担任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除了要求具有公务员身份即使用行政编制外,还必须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和专业技术职称,比如市发改委的总经济师是副处级领导岗位,其科长要提拔总经济师除了要满足科长任职三年以上及其他必要的提拔条件外,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业技术职称,否则不能担任总经济师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