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许多在一线教学一辈子的教师,带着终身的初级职称退休了,还有许多初级职称的农村教师,即将退休教师的职称,体现的是教学能力,考试自然是难于反映的,所以选择了评选。不知题主那里如何进行进行职称评定,我们这里是这样评的,中级职称是只要合条件就评,不受指标限制。
1、职称申报没通过,一般有哪些原因?
不知题主那里如何进行进行职称评定。我们这里是这样评的,中级职称是只要合条件就评,不受指标限制,那么,中级就不存在被打下来的可能,只要符合条件就会全额通过。高级职称大略是这样评定的:一、男年满58岁,女年满53岁,只要符合高级职称评定条件,就不受指标限制,评定为高级职称,工资进入中教七档。以后再不会加工资了,因为已经退休了,
男小于58岁,女小于53岁,评定中高比较严格。指标卡得很紧,一般是退一个中高再补评一个中高。追加指标很少,评高级的步骤大约是这样的:根据每一年累积起来的绩效考核积分,将已入高级职称评定条件的人员进行排队,按本次中高评定人数的两倍,确定报送材料的名单。注意,排队是分专业的,例如,本次某镇共评5名中高,其中教育管理类1人,语文1人,历史1人,理化1人,数学1人。
将上述五类教师进行排队,从中心校没有评高级的人员中和中学校的校长中,选出入杠人员中绩效考核最高的两位参评,再将全镇入杠人语文教师的绩效考核积分前两名选出来,这十人均是每一小类中的绩效考核总分的前两名。他们全部符合中高评定条件,由他们报送材料上县和上市参评,要交评审费。县市评定的方法大致是这样的:专家组(也是分组的)再进行二选一,选的方法也是算中教高级积分评定积分,
大致是几个一类指标,很多二类指标。一类指标大约是政治思想表现、教育教学能力(具体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履行职责情况、工作成绩等,每一大类(一类指标)又分许多小项(二级指标),分小项计算积分。如教育能力可能包括:文凭、行政兼职年限、教龄、当年限班主任、转变双差生情况,其他项也一样,都是算积分,
总积从分高的胜出,积分低的下次再评。例如,文凭,高中1分、专科2分、本科3分、硕士4分、博士5分,5分封顶(假设),再如教学论文获奖,一等奖:县级的每篇0.5分,市级的每篇1分、省级的每篇1.5分,国家级的每篇2分,二等奖的积分只计一半,公开发表的算一等奖,增刊发表的分数计一半,没有资质的刊物发表的不算数,
此小项5分封顶(假设),算出总积分,参看述绩报告、述绩演讲(以前是说课)的情况,将后二分之一的名次去掉,保留前二分之一的名次。县负责排序,市最后把关,一般不会变更排序,但也有变更排序情况的!最后,网上公示,如公示中出了问题,由积分第二的替补,总之,淘汰率为50%,如果没有违纪举报属实,淘汰者均是积分比别人低。
2、现在是给教师评职称,为什么职称不是通过考试呢?
教师的政策制度,已经30年了,评选的条条框框虽然有所改动,但是对一线教师,特别是坚持在农村学校教学的一线教师来说,依然是十分不公平的,十分苛刻的,让许许多多农村学校的一线教师教龄30年超上,却依然初级职称,当许多媒体都在讨论晋升高级职称时,他们却连中级职称的机会都快看不到希望,这难道仅仅是他们的悲哀吗?不是教育的耻辱吗?已经有许多在一线教学一辈子的教师,带着终身的初级职称退休了,还有许多初级职称的农村教师,即将退休教师的职称,体现的是教学能力,考试自然是难于反映的,所以选择了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