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如蔡元培、黄炎培、陶行知、梅贻琦等人,主持一方教育,大兴教育之风,改变了教育积贫积弱的现状。你觉得出身、家庭教育、公共资源教育、社会阅历教育,那种更重要,“文化是一种养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解释是。
1、文化家和教育家的区别是什么?
文化是一个大概念,包罗万象。关于文化的定义,全世界多达两百多种,余秋雨先生在查阅了两百多个定义之后,把文化的定义概括为:“文化是一种养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政治学上在讲到文化生活部分时,给文化的定义为“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不管何种定义,我们都能看出来,文化包括范围甚广,而教育就是广袤文化现象中的一种,弄清楚了文化和教育的关系,接下来,文化家和教育家的区别就可以说明白了。以民国为例,公认的文化家有章太炎、梁启超、刘文典、钱穆、王国维、陈寅恪等人,这些人博览群书,学贯中西,人格高尚,教育家如蔡元培、黄炎培、陶行知、梅贻琦等人,主持一方教育,大兴教育之风,改变了教育积贫积弱的现状。
2、你觉得出身、家庭教育、公共资源教育、社会阅历教育哪种最重要?
你觉得出身、家庭教育、公共资源教育、社会阅历教育,那种更重要?就事论事,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出身更重要!坊间多有传言“学得好不如干得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得好不如出身好”,人生若真有机会可以自由选择出身,试问有几人宁愿选择去做屌丝、苦逼,而抛弃“官二代”、“富二代”呢?出身好,一切都好。只要是个正常人,谁都愿意希望有个好出身!有了好出身,很大程度上可以享受好的家庭教育、好的公共资源和好的社会阅历;虽然说“逆境造人才”,但是“顺境更容易出人才”,这话没毛病吧?否则,我们想法设法、千辛万苦要改变命运,究竟是为了啥?有个好出身,让你少奋斗不止20年!经典的“官二代”语录“我爸是李刚”,除了让人愤恨,恐怕还有些让人“羡慕、嫉妒”吧!“星二代”房祖名如果不是成龙的儿子,即便不是屌丝、苦逼,作为普通人,恐怕也没有机会在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吧!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然,没有可比性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