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作为通识教育的普通逻辑课缺席数十年,实在是不应该的事情。逻辑研究机构和大学的逻辑教研室(组)被撤销了,学校里逻辑课取消了,专业队伍解散了,“在中学普遍开设逻辑课显然是不可能的,由语文学科明确地把逻辑训练和简要的逻辑知识的教学任务承担起来,是可取的。
1、有人说语文和逻辑是紧密相连的,为什么中小学生不学逻辑课?
逻辑学是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的逻辑方法的科学。说实在的逻辑学与包括语文在内的各门学科有着紧密联系,为什么才在大学开设逻辑课是有原因的。其一,逻辑课是研究思维的一门学科,虽然对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它告诉学生遇到一个问题从那几个方面去入手,怎样组织材料,怎样行文确实有很大帮助,但逻辑学特别难懂,并不适合初高中学生学习。
2、重要问题讨论:学逻辑懂逻辑是法律实务工作者的必要条件,还是不必要条件?
谢邀!重要问题讨论,学逻辑懂逻辑是法律实务工作者的必要条件。还是不必要的条件?这是公务人员的必备条件,作为法律工作者,必须精通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以及民法和人大常委会规定的各种法规。在实际工作当中形成的文书,必须符合法律工作者的要求。学习好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和思维逻辑,最基本的常识。否则,辩护答辩,逻辑混乱。
3、《逻辑学》重要性超过数理化,为何从小学到大学都不开设这门课?
逻辑学是专为形而上学设计的研究方法,因为形而上学并不是以客观事实作为论证依据,无法用证据学的方法进行论证。所以亚里士多德创造了逻辑学,用纯思维的途径来进行论证研究,在中世纪,西方思想领域被基督教会控制,经院哲学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化。因为经院哲学的所有研究当中,圣经是唯一的依据,所以在论证方法上,逻辑学正好适应这种理论体系,
所以在中世纪,欧洲的逻辑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兴起以后,以事实证据为基础的实证主义崛起,加上反教会运动的迅速发展,形而上学和逻辑学迅速没落,在实证科学成为主流的今天,逻辑学当然已经没有什么用武之地。我所知道的,现在只有在法学领域,还保留着逻辑方法的使用,国内和国外的法学专业,还都是有逻辑学课程的。
4、逻辑学是一门从小该学的基础学科,为什么我们从小不学?
逻辑是一种基础工具,教人如何正确地思考和表达,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大、中学阶段,将逻辑作为一种必修的通识教育。但在中国,作为通识教育的逻辑课,已缺席了数十年之久,逻辑曾是必修课“逻辑”一词,始于严复对“Logic”的音译。在近代史上,“Logic”还有过“辩学”、“名学”、“论理学”等意思更直白的译名,简略来说,逻辑是一种基础工具,教人如何正确地思考和表达。
科学研究对逻辑的倚重自不必说,人生随时随地之言(与人沟通交流)与行(思考、处理问题),都离不开逻辑,说话没逻辑,即不能有效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想法;做事没逻辑,就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缺少逻辑常识,很容易沦为被愚弄的对象而不自知,故此,自20世纪初,传统逻辑系统传入中国后,教育界即将逻辑学纳入到了正规课程之中。
1902年,清廷颁布《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政科”三年须开设逻辑课(名学),每周两学时,1904年的《奏定高等学堂章程》,将逻辑课(辨学大意)列为“经学科”、“文学科”、“商科”的必修课;《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则把逻辑学列为公共课程,共一学年,每周3学时。1905年,严复翻译的逻辑学著作《穆勒名学》,该书曾是京师大学堂的教材,
进入民国后,逻辑学成为很多大学、高等师范学校乃至中学的必修或通习课目。讲授的内容,也超出了传统逻辑,如金岳霖在清华大学开课讲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冯友兰、熊十力、胡适等学术名家,亦将逻辑学深入应用到了自己的研究领域,1930年代,苏联开启了对逻辑学的大批判,勒令大、中学校取消逻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