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是有工资的,但工资往往比较低,刚入职的社工一般只能拿到2000左右的薪资,很多机构和领导也不清楚社工的性质,很轻视社工,因而给出的工资很低。中国的社工制度还不成熟,我们很难让自己的水平达到其他一些国家的社工的高度,但也正因如此,我国对于专业素养过硬的社工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哪怕我们只有一个擅长的点,也能得到重用,升职加薪的机会非常大。
1、社工的具体工作是什么?如何做好?
社工分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这里主要指社区工作者,一般归属于街道办居委会,根据政府工作安排为居民提供服务,工作范围较广,可以说关系老百姓民计民生,主要职责为居民排忧解难,政策宣传,对点帮扶。近年来又增加了司法矫正社工,残联社工,这些专业性比较强,为居民在法律法规方面提供专业服务,关于如何做好社工工作其实很简单,首先要有职业素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居民都要以一颗为民服务的心去对待;其次还要有专业知识,了解居民诉求,给予专业解答;最后就是落实,针对居民反应的问题要抓紧落实,多动腿少动嘴,这样才能赢得居民的赞誉。
2、大学读的是社工专业,以后该做什么?这个专业做什么工作比较赚钱?
不一定读这个专业将来就做这一行,只是说出来工作时有个方向,如果不喜欢这个行业,可以试试换其他行业,自己感兴趣的就可以了。我现在准备从事的行业,也不是我读的专业,实习几个月后,发现所读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后面果断辞了,进去了互联网圈,虽然做的不是很出色,但是自己还是蛮喜欢的,工资方面也跟自己所预期差不多,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3、社会工作者是个怎样的职业?可以详细介绍一下吗?
社工是什么?目前从中国大陆的情况来说,很多人连「社工」和「义工」的区别都不清楚,甚至会认为社会工作者就是“拿工资的雷锋”,那么,社会工作者到底是做什么的呢?简单说来,社会工作者是为提高全民福祉(幸福感、福利等)而奋斗,为倡导社会公平、正义而努力的群体,他们与义工的区别在于十分专业化、职业化和科学化,我们一般将社会工作者简称为社工。
社工多活跃于福利行业,不仅限于公益事业,主要有三大工作方法:社区、小组、个案,除此之外还有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工作研究。社区工作做比较多的倡导工作,比如倡导社区志愿者关注社区治理,共同营造社区美好环境,同时也包括社区安全教育,共同维护社区安全,小组工作也称为团体工作。指以团体或小组为对象,并通过小组或团体的活动为其成员提供社会服务的方法,
个案工作是一个助人的历程,是以个人或个别家庭为服务对象,让其更好发挥社会功能。如果我们有着一腔热情,想要从事社会工作,成为一名会社工作者,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第一点,我们要搞清楚社工和义工的区别,有些社工过年回家,亲朋好友针对他的工作,可能就是各种好奇与不解:“社工就是义工吗?没工资的吧!”(其实社工是有工资的)“就是搞活动吗?”“其实你就是个居委大妈吧!”上文已经提到,社工与义工的区别在于十分专业化、职业化和科学化,社工是一门职业,一门技术性职业,有着专业特有的知识和技术,同时也有着专业特有的工作方法和内容,另外想要从事社会工作,是需要考取社工资格证的。
在自己了解社工的这些特征后,我们最好能够准备一套言简意赅的说辞,方便向服务对象解释我们的工作,以及回答各种亲戚朋友对我们身份的质疑,比如:社工和志愿者/义工的区别、社工和政府人员的区别、社工服务和的区别等等,第二点,由第一点引申而来,社工是一个技术性职业,所以我们的价值体现在我们的专业能力上。社工是有工资的,但工资往往比较低,刚入职的社工一般只能拿到2000左右的薪资,很多机构和领导也不清楚社工的性质,很轻视社工,因而给出的工资很低,
另一方面,社工自身没有体现出足够的专业性,学校的专业学习加上一张社工资格证,就真的能代表我们能干好社会工作么?未必。如果我们只能做和义工差不多的工作,薪资怎么可能高得起来呢?所以,在人们普遍不了解社会工作的情况下,在行业培训普遍不给力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因为拿到一张社工资格证就满足,一定要注意培养自身专业能力,提高自己的不可代替性,这样我们才能有好看的工资,才能改变周围人对这份工作的轻视,才更有热情投身到这份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