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全国教育看山东,山东教育看潍坊‘’的盛誉。潍坊的教育水平在山东省一直名列前茅,属全国一流,特别是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潍坊的高中教育水平从下列图表中可见一斑,这也是被潍坊教育发展实践所证明了的,这不是一个潍坊学院和潍坊医学院能够比的。
1、潍坊将来会超越青岛吗?
四个字:绝不可能!未来只会强者恒强!目前中国的城市格局已经进入“强者恒强”状态,也就是说“大城市越来越大”,作为山东的经济龙头,青岛不但是国家规划的“胶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城市,更是国家规划的“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而且不出意外,还将会成为山东唯一的一个“国家中心城市”。这些头衔不是头衔,这代表着国家和山东省的资金、资源、政策投入!可以说在获得的资源政策方面,青岛是秒杀潍坊的,
经济实力差距巨大!以2017年为例,青岛的GDP是11037亿,而潍坊是5858亿,青岛基本是潍坊的两倍;而更关键的是,青岛的经济增长率是7.5%,而潍坊的经济增长率是7%,也就是说,潍坊目前不但总量和青岛差距巨大,增长率也没有青岛高,那潍坊要怎样才能赶上并超过青岛呢?从目前来看,会越拉越远。更恐怖的是,青岛的第三产业(也就是山东喊的新动能)已经占到经济总量的60%以上,而潍坊的主体经济还是二产(大部分是山东喊的旧动能,比如潍柴这些),这注定了青岛的后劲更大!吸引水平天渊之别青岛不论知名度、环境气候、经济水平等都秒杀潍坊,使得青岛吸引本省及外省的资源、资金、人才方面都是山东第一,这一点无可争议;而潍坊不但人口在向青岛流入,就是企业也有向青岛流动的趋势,比如本来总部在潍坊的歌尔声学,现在也将研发中心等等全部搬迁青岛(其实事实上的总部已经是青岛了),潍坊的人才、企业都像青岛流动,潍坊以后靠什么来超过青岛!教育实力形成秒杀一个地方的后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地方的人才数量,而最基本最简单的吸引人才的方法就是“自己制造人才”,也就是高校,所有有潜力的城市都把高校当成第一要务,青岛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把这个“最大的短板”补齐,山大一半来到青岛,中国石油大学搬迁青岛,加上青岛当地的海大、青大、山科大、青科大、青理工、青农大;再加上数不清的名校分校,对青岛以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人才优势,
这不是一个潍坊学院和潍坊医学院能够比的。交通已成枢纽趋势青岛偏处山东一隅,原来必须依赖于胶济铁路,现在随着沿海高铁,济青高铁,青连高铁,山东南线高铁的开建,青岛已经形成青岛站、青岛北站、红岛站、青岛西站,配上胶州站、董家口站、以后的莱西站、平度站的大高铁格局,南下北上都不受制约,加上胶州国家机场的开建,大港口 大高铁 大航空,不说别的,潍坊有机场吗?而且山东的规划已经非常清楚,就是潍坊为青岛服务,将潍坊纳入青岛辐射圈,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扭转这种趋势,
2、潍坊在山东省的教育水平如何?
潍坊的教育水平在山东省一直名列前茅,属全国一流,特别是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因此享有‘’全国教育看山东,山东教育看潍坊‘’的盛誉,特举几例:1、十几年前原潍坊市教育局长李希贵同志,因教研教改和教育管理工作成绩突出,调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工作,成为全国知名的基础教育专家,现为北京市第十一学校校长(见下图)。
2、潍坊的高中教育水平从下列图表中可见一斑,3、山东省经济社会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潍坊教育工作连续五年排名第一(见下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也是被潍坊教育发展实践所证明了的。潍坊市的历届党委政府,在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实现了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甚至超前发展,
重视教育必然重视入才。优等生的培养,人才的大量输出、储备、引进和利用(他们或学成回潍,或通过各种方式途径为家乡献计献策),助推了潍坊经济的腾飞,从而实现了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目前潍坊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舍、师资、仪器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人性化管理等方面,均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成为中国现代化教育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