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中描述的在天津就读高中学校的高一学生,天津和河南省两省市目前新高考改革方案模式相同,只是新高考启动的时间不同,而问题中描述的高一年级学生在2022年参加高考,都将会以新高考的模式参加3 3模式的普通高考,在高一高二年级就读过程中为3 3模式高考做准备。
1、新高考改革“哑火”,“3 3”模式受质疑,改革将如何进行?
当前,多省正在摸索中的新高考改革在实施中可以说困难重重,阻力不小。效果显著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大量的问题,让一些原本自称已经准备好的省份暂缓了改革的进程,关于高考改革,舆论的评价往往分成两个极端,赞他的也有,批评的也不少,冷眼旁观的是主流。高考改革中出现了很多原本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在很多人看来这是“3 3”模式的失败,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商业化的教育环境下,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带来的必然结果,
高考改革高考改革的最大变化就在于学生自主选择小学科,以及随之而来的走班制教学。前者是高考改革的最大亮点,后者则是前者的直接影响,因为传统的高考持续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所以在新高考到来之际,多数地区都显得措手不及。改革方案首先,“3 3”的新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小学科,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让学生自主选择小学科,显然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尽可能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
不过不论是已经实行了新高考的上海和浙江,还是正在新高考道路上的北京、天津等省,均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作为理工科的核心学科,物理被大量的学生放弃,成为了一个大冷门,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成为最吃香的学科。新高考选课实际上物理成为冷门一点都不意外,因为高中的物理学科难度确实很大,对于多数中档生来说,选择物理就意味着要在该学科上投入大量的时间,“性价比”相对较低,
在一些专家看来,如果放任现在的现象不管,用不了多久物理人才就会断层,进而影响中国的高科技发展。而一些专家甚至认为应该把物理调整为必考,把英语调整为选考,英语是否应该选考不评价太多,物理调整为必考,是否就能给中国的科技带来希望呢?其实物理遇冷仅仅只是新高考改革中暴露出的表面现象而已,根源还是在于社会发展中急功近利的问题。
物理学真正的尖子生,或者对物理很感兴趣的学生,就是强迫他放弃物理,他也不会照办,而基础差的学生,再怎么逼他学物理,照样也学不好。物理之所以遇冷,主要原因是因为物理教材难度过大,造成性价比太低,这就需要尽快的调整新教材,适当的降低不必要的难度,同时提升其他学科的难度,与此同时,整个社会焦躁不安,年轻人看重的是怎样容易赚钱,就学什么。
那么现在的中国什么最赚钱?搞科研吗?宁炒一套房,胜读十年书,在这种大环境下,难度过大的物理必然被大量中档生放弃,甚至连成绩好的优质生也不会首选,不考虑这个深层次的原因,不去从根源解决问题,仅仅只看表面现象,哗众取宠的把社会问题推给教育,炮轰高考改革,仅仅是避实就虚,纯粹是掩盖问题,最终带来的只会是更多的问题。
走班制其次,自主选课带来的走班制教学,严重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让那些整天观望,根本不想主动改革的地区举步维艰,当下的中国,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巨大,教育资源的分布也是非常不平衡的,而教师待遇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加速了优秀师资向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集中,中西部的广大乡镇中学无论是学校的硬件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相对薄弱。
走班制考验着学校的师资与硬件对于发达地区来说,走班制教学并不是什么问题,不过是让学生在中学时代提前感受了大学选课的感觉而已,而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别说师资未必充足,教室都可能是个问题。如果不在这方面准备充分,盲目的进行改革,只会搞乱现有的教育,最后,高考改革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也让一些人利益严重受损,一时间各种批评泥沙俱下,需要理性对待。
高中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在未必了解学科大方向的情况下就自主选课,未必是理性的选择,所以如何选课,何时选课还是要斟酌斟酌,如果在高考改革之后,大量的学校又像过去的老套路一样,逼迫学生提前选课,甚至逼迫学生按照学校的师资条件来选课,那样高考改革就仅仅只是一场毫无意义的作秀而已。高考改革走班制教学的兴起,不仅冲击着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较差的学校,更是对生源较差的学校增加了管理上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