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视实践中医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为没有按触过中医名词述语要求记憶理解,特别是要用中医名词述语把自已理解意思表达出来较难,写成书面语言更难,那门最难是针对学中医或是晋升考试,一、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整个中医诊断学中都贯穿着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不掌握以上理论,便做不到辨证求因。
1、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王药师觉得这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率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辩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进行阴阳调和而康复,
用于诊断一般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其中,辩证论治也叫辩证施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将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并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同病异治算是其中典型,例如:今年疫情,市场上荆防颗粒和柴银口服液,用于治疗感冒效果都比较不错,
但前者用于治疗风寒型感冒,对预防新冠有一定作用;柴银口服液则用于治疗风热型感冒。中医诊断病因概括为: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所伤、劳逸损伤、痰饮、淤血、结石以及外伤和虫兽伤等,另外包括表证、里证、寒证、热证、气阴两虚证、食积便秘及地图舌等等都是中医应用的基本原理,王药师每天都会以身边经历的案例给大家分享来详谈。
行医用药者最大的目的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最后王药师想告诉各位一点,大家热爱中医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但并不代表大家要排斥西医。所有的医师、药师、护师往往都是结合中医、西医对病人进行照护的,药店里也是中药、化药甚至生物药并存,行医用药者最大的目的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我是王药师,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
2、中医学专业中的几门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哪门最难?
那门最难是针对学中医或是晋升考试?要是讲学中医入门,中基中药中内较难。因为没有按触过中医名词述语要求记憶理解,特别是要用中医名词述语把自已理解意思表达出来较难,写成书面语言更难,要是讲晋升考证,门门都有难点,要看出题者的知识面,水平,出题方式变換和灵活性。从整体上讲内科相对难度大,题出得好可以把中基,诊断,药物方剂,内经,伤寒,金匮,各家学说都垮入其内。
3、如何学好中医诊断学?
一、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整个中医诊断学中都贯穿着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不掌握以上理论,便做不到辨证求因,入门以后,还必须研习中医临床各科,以提高识病识证的能力。二、重视实践中医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光看书是看不出能力的,所以有“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的说法。
王叔和著有《脉经》,该书是古代一部诊断学专著,这里的王叔和,即指《脉经》,诊断学中讲舌红、舌淡,不看不可能体会得到;讲脉弦、脉滑,不触摸,不体验,就辨不准确。所以不但要精读书本,还要跟随有经验的医生临证诊病,把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就叫:“临证多,更要熟读王叔和”,实践帮助理论的理解贯通,理论帮助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实事求是,细致周详四诊过程要仔细认真,不放过丝毫异常;不要先入为主,凭自己的经验,病人的主诉或原有的诊断,四诊偏废,这样,往往会错失重要、关键的诊断材料而导致诊断不准确,不及时,甚至误诊。在学习诊断学的时候,若养成这种粗枝大叶的习惯,日后必后患无穷,四、良好的思维能力中医诊断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正确的诊断有赖于对诊断学掌握得全面与否,有赖于渊博的医学知识,有赖于良好的科学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