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角度来看,考研复习越早开始越好。大二期间开始准备考研,并不需要明确考研的目标学校,可以先从复习数学和外语开始,然后在大三系统接触到专业课之后,再确定目标学校也来得及,作为一名硕士生导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时候准备考研?这还和学生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有关,一般情况下我推荐就是早准备,就是从大一开始认真学习每门功课,等想考研时基础很好,准备起来就轻松多了。
1、考研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比较好呢?四月份开始可以吗?
首先你需要了解你要考的学校难易程度,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需要了解你要考的学校的招生状况,并大概估计你需要考多少分,考研一共四门,政治英语俩们专业课,如果是工科的话就会考数学,好像经济管理也有数学,建议有数学的多早看都不为早,历观各种自划线的学校那个分数你数学低于100就很难。不要听信什么考前看几天数学就可以考高分的谣言(不排除有真的大神)不过我估计那样的人很少可忽略不计,数学现在就可以开始了,先刷题,这个题是基础题,先刷个几千道,最迟在十月一之前完成,接下来就是做真题,真题做多少遍都不为过相信我真的,
接下来是英语和政治,政治这个东西现在就是闲的时候看俩眼到了肖四的时候你就可以拼命的背大题了,肖四真的谁用考完你就知道了。英语这个就是苦背,没啥技巧,作文模板一定得默写的很流畅,别就背会完事了,把历年作文都用模板套一边,默写到考试的时候你就会行云流水,真有到考试的时候模板忘了的导致英语没过的,英语最佳参考书是历年真题,谁都说不出来花来。
专业课这个就有点意思了,这个东西有一些取巧性,你首先把你要考的学校考的专业课的参考书别买错了,其次你的想办法把专业课历年真题弄一份,这个就不太好办,自己想办法吧,然后你需要归纳总结历年所考过的题,会有一些重复的,但不多你需要把这个分拿到手,然后把你的专业课参考书好好的看,背,归纳,总结,到时候考题问你一些东西你需要能写的沾边要写的满一些。
2、大二了,想考研的话,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好?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对于当前处在大二阶段的学生来说,如果有明确的考研计划,那么当前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了,准备时间越早,复习时间就会越充足,也会给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实践科研等活动留出更多的时间。从当前的考研模式来看,考研通常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试阶段,此时主要以笔试为主,涉及到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基础课通常包括数学、外语和政治,专业课的考试与具体的目标学校有关,不同学校和专业对于专业课考试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从近些年总体的考试情况来看,部分专业的考试难度有所提升,这与持续多年的考研热有一定的关系。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当前有不少初级职场人(程序员)会通过考研的方式来突破自身的职业发展瓶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些年计算机专业的考研热度持续升高,考研的初试阶段是决定考研能否成功上岸的关键,而且由于考研初试的考察内容比较多,所以早做准备要更好一些,比如数学和外语这两门课,就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如果能够在大一和大二期间为数学和外地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那么在大三的时候,就可以把更多的经历用在专业课复习上,这对于初试成绩的提升会有比较直接的影响,对于参加过考研的考生来说,在复习到中后期的时候,往往都会感觉到时间非常紧迫,因为需要复习的内容确实非常多,所以决定考研的学生,一定要把时间往前赶。从这个角度来看,考研复习越早开始越好,
大二期间开始准备考研,并不需要明确考研的目标学校,可以先从复习数学和外语开始,然后在大三系统接触到专业课之后,再确定目标学校也来得及。在确定目标学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三方面因素,其一是学科实力;其二是高校级别;其三是所处城市,在确定目标学校的过程中,也可以与专业人士详细沟通一下,以便于获得更多的信息。
对于有跨考计划的考生来说,在决定跨考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最好能够立足于自身的专业来选择目标专业,尽量不要选择跨度比较大的专业,比如数学、物理、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一下计算机专业,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被列入到新基建计划,未来计算机专业的高端人才会有比较多的发展机会,另外,虽然每年都有比较多的考生会跨考成功,但是跨考本身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如果选择重点大学的优势学科更是会面对非常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