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医学关于疾病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病因、发病以及病机内容。(二)中医学关于正常生命现象的理论知识主要有气血津液、脏象、经络、形体官窍等内容,中药学、药学、中医学从主要课程看,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四部分。
1、中医基础诊断包括哪些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四部分:(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对中医理论体系形成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想主要有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一元论讨论的是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即世界本原于气,气是运动不息,变化不止的,其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物质世界的诸般变化均源于气的运动变化,即气化,气一元论渗透到中医学中以说明精气是生命的本源,也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体气的运动必须协调、通畅才能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精气与神密切相关等等,阴阳五行学说主要讨论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内容,阴阳学说认为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又可代表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方。阴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相互间有着交感、制约、互根、消长、转化等关系;五行学说则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按其基本属性分为五类:即金、木、水、火、土。
五者之间存在着生克关系,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则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疾病的防治。(二)中医学关于正常生命现象的理论知识主要有气血津液、脏象、经络、形体官窍等内容,气血津液主要阐述气血津液这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基本物质的生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脏象则以五脏为中心阐述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以及相关的形体、官窍、情志、液体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也包括五脏系统与自然界的关系,经络主要阐述经络的概念和基本生理功能;十二正经概念、分布、走向与交接规律、循经路线、流注次序以及与脏腑的关系;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功能;别络、经别、经筋、皮部等内容。形体官窍主要讨论了皮、肉、筋、骨、脉;眼、鼻、耳、口、舌的功能及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三)中医学关于疾病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病因、发病以及病机内容。病因讨论了外感六淫和疠气;内伤七情太过;病理产物性病因如瘀血、水湿痰饮、结石;以及过劳、过逸、饮食失宜、外伤、用药不当等病邪的性质、致病特点等内容,发病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阴阳失去平衡协调。发病的两要素是正气和邪气,外界环境、体质和情志等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
发病途径主要是外感和内伤,发病类型则包括新感即发、伏而后发、徐发、继发、复发等。病机是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主要有: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和内生五邪等;还讨论了疾病的传变与转归,(四)中医养生和治病原则养生即保养生命,包括强身,防病,延寿三项内容。其实施主要在于适应自然规律、重视精神调摄、加强体能锻炼、谨和寒热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方面,并介绍了中医养生常用的方法,
2、中医学和中药学有哪些区别?
我是高考志愿指导师朱洪州,欢迎关注我的头条掌握更多志愿填报技巧。高考志愿填报期间部分考生通过平台可获得免费咨询,这两个专业是家长和考生非常容易混淆的专业,一字之差却相隔千里,所以各位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对专业提前了解,在过去几年间接待过很多家长咨询,能说清专业的很少。从培养方向上看:中医学: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中药学: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能在中药生产、流通、使用和研究鱼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从主干课程上看:中医学: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学、药学、中医学从主要课程看:中药学:中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等中药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医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