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店我吃过一次,在高桥那里,我们一行8位,排队排了半个多小时,在一个廊坊里的一家真正的百年老店,生意特别好。即便没有十万,这也是日本所独有的特色,占了全世界超过百年的长寿企业数量的70%,再想想马和牛是怎么被替代的,也是这样的道理,有了汽车和拖拉机,更加方便,市场导致了这样。
1、日本百年老店盈利如何?
日本老店我吃过一次,在高桥那里,我们一行8位,排队排了半个多小时,在一个廊坊里的一家真正的百年老店,生意特别好!可惜没记住日本老店的名字。进了店内,一个日本店小二,手拿木屐象拍手一样拍着,意思是请每位客人进店换鞋,不论男女老少一律换上木屐。到了楼上做下,就是那种很低的日本台子,上来日本的服务员,请你点菜,基本上都是象中国人的套餐,一个盆子有饭有菜,我们几个还点了几瓶日本啤酒。
味道不错,气纷很热闹,客人是走了一批,又来一批,基本上是不停的,如走马灯似的。各位条友你说能不赚钱?至于赚多少本人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是知道的,那就是我们人均消费在人民币八十元左右,楼上楼下估计可同时坐一百位左右,每人用餐时间约半小时,一般,中午三小时,约六百人次,晚上可能时间长点,每天应该是一千三百人次吧,大家一算,大约可知盈利多少了。
2、日本的百年以上老店超过10万家,大家是怎么看呢?
首先,10万家这个数据是不正确的,根据日本最大的信用调查公司“帝国数据银行株式会社“的统计,2019年,日本设立超过100年的企业达到3万3269家,比14年前的2005年增加了7000多家,其中,成立超过千年的企业有7家,即便没有十万,这也是日本所独有的特色,占了全世界超过百年的长寿企业数量的70%。
从行业来看,排名第一的是“商业地产租赁业”,894家,第二名为“清酒制造业”801家,第三名为“宾馆类”618家,此外,“和服及西服衣料零售”“酒品贩卖”等消费品相关零售业的长寿企业也比较多,这些企业的规模大多都比较小,“年营业额不超过1亿日元(600万人民币)”的占了长寿企业总数的41.5%。为什么面积只有我们东三省大的日本会有如此多的长寿企业,个人认为就是两点:特殊的环境与家族企业的传承,
1、岛国特殊的环境和历史,造就了市场的相对稳定性日本百年企业多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岛国相对封闭的市场,自战国以来内部没经历过殖民化和长期内战,人和产业都未遭遇过毁灭性的破坏。而90%的日本百年企业都是员工少于300人的中小企业,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经营范围大部分是制作食品、酒类、药品等,都与与人的需求息息相关,
企业的产业经营能够持续,又有对应的消费群体,自然可以长期的存在。试想,大家在《东京梦华录》里看到北宋汴梁城中的那些“丰乐楼”、“臭婆婆药铺”“枣王家金银铺”,如果没有靖康之变、蒙元入侵等等等等一系列毁灭性的变故,是否就是身边另一个“六必居”“同仁堂”,所以我从来不相信什么“伊拉克战争后GDP翻了8倍的”文宣。
安定,是所有事业发展的基石,(好像扯得有点远了)。2、家族企业的特殊结构这些长寿企业大多数都是家族企业,家族意识有着庚深蒂固的影响,企业以家族为纽带,把企业当做家族的化身。伴随着“终身雇佣,风雨同舟”的雇佣关系及“一手论语、一手算盘”的儒家思想,形成了企业“慈”、员工“忠”的家族式特点,上下同心,即使经历了地震、海啸、战争和数次的金融危机,依然可以存续发展。
3、日本百年老店加速倒闭,“匠人”神话会破灭吗?
会破灭的,但“机器匠人”时代会到来,给你讲个我在日本遇到的一个卖手工便当盒的故事吧。我们是在美浓烧集市看到他的,和他老伴一起,在一堆几百日元打折的瓷器摊中间,摆了个手工便当盒摊,人家瓷器最便宜的50日元就能拿到手,你猜他便当盒卖多少钱?最便宜的要3000日元,最贵的要1万日元,老先生生意自然不好,我们经过他摊位的时候,他正在后台打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