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就学校教育而言,其教育形式应该是指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和应试、素质相混合的教育。教育形式是一个大问题,通常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这三种教育形式中又有形形色色的形式,所以是不好阐述的,教师的课讲的好不好,语言能力是关键,好教师是用教学公平来传达他的爱心的。
1、教书育人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谢谢老师邀请:我不是教师,但我做过学生,我的最大感受是做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学生一世同仁,切不可论高低,拿优秀学生跟学习一般学生来比较,因为一个人有先天智力开发早的,也有智力开发晚的,所以对学生要多关心,对学习一般的要多鼓励,指要做老师的教书耐心到位,方法到位,鼓励到位,我相信你的学生长大后一定会有作为,一定会一生感恩于自己的老师。
2、当前教育形式你们怎么看?教师应怎样做才算是一名合格教师?
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同探讨问题的实质!教育形式是一个大问题,通常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这三种教育形式中又有形形色色的形式,所以是不好阐述的,单就学校教育而言,其教育形式应该是指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和应试、素质相混合的教育。要想说明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姑且不谈,至于教师的问题,倒可以谈一谈。
教师有两个职责,一是育人,一是教书,两者相互融合,不能割裂。打个比方说,教书是一辆客车,育人就是客车上的乘客,所以,判定一位教师的课教的好不好,就不能只看客车豪华与否了。这是大前题,满足这个大前题后,还有一些条件必须满足,那么,教师的课教的好还有哪些条件呢?第一,知识渊博,能旁证博引,有一句教育格言: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它形象地说明了教师的知识储备量,理科教师解题能力强,记忆的题目类型多,课堂上讲例题,从来不看课本和教案,讲解却清晰流畅,学生很容易接受。课下能当面即时解答学生请教的各种难题、怪题,从来不会说:我这会儿忙,等下节课给你讲,是谓知识渊博。文科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能够记忆教材内容,知道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及其故事情节,知道很多成语、作家及文学典故,熟悉与文学有关的历史知识,对教材涉及的文言文和诗词能脱口而出,下水作文写得典范,讲课时出口成章,能由此及彼,旁证博引,极具吸引力,
回答学生的提问时,语言精炼到位,条理清楚,学生一听就能明白。是谓知识渊博,第二,语言精炼幽默,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的课讲的好不好,语言能力是关键,如果一位教师表达能力差,上课讲授知识时重复啰嗦,又有口头禅,即便知识渊博,也不会受学生欢迎。如果知识又欠缺,课堂就会死气沉沉,学生就会昏昏欲睡,课堂讲课,很多知识的传授是枯燥的,学生很容易精神分散,表现疲劳。
所以,授课教师的讲授语言必须要简明精炼,一语中的,还要时不时幽默一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样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一节课不知不觉问就结束了。下课铃响了,可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的教师学生能不喜欢吗?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留恋吗?第三,教学方法得当,能由浅入深、触类旁通地传授知识。
教师讲课,一定要运用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钥匙,然而,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或者借鉴于他人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整节课都在一个人表演,讲的口干舌燥,自己不亦乐乎,但学生早已在课堂上不是做其它作业,就是竖起书本低头睡觉了,有些教师一辈子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自己不厌其烦,可学生早就厌其烦了,课堂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知识的传授需要由浅入深,能力的培养需要触类旁通,达到这样的目的,靠的是教学方法,教课好的教师,讲授与提问并用,启发和点拔相辅,讨论同答疑互动,总是能由浅入深、触类旁通。今天这样讲,明天那样讲,时常有新方法,堂堂课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第四,富有爱心,讲授,提问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接受知识的水平快慢不等,如果一刀切地讲授知识,训练能力,有一大部分学生会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