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食物的共同点是都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凡是中药,都可以食用,只不过是用量上的差异而已,于是便获得第二个认识,即它们可以用来治病,这便是药物了,说起中药的起源历史悠久,我国古代许多典籍中都有“神农尝百草”的传“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说明中药是在祖先的生活生产实践中产生出来的。
1、什么叫中药?
什么叫中药?中国人的祖先利用百草,动物,矿物质成分,经过几千年来在预防、治疗、保健、治愈的实践中,总结出的的中医理论。不管药材出于何国何地,只要药性符合中医药典理论,都可以配伍治病,《汤头歌》讲每个汤头内的配伍、《药性赋》讲每味药的药性作用、《十八反》讲各药之间的配伍禁忌、这是中医入门的人必须对每味中药通背熟记的。
2、中药的概念是什么?
说起中药的起源历史悠久,我国古代许多典籍中都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说明中药是在祖先的生活生产实践中产生出来的,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践先形成对某些动、植物可食,某些不能食的认识。接着慢慢地发现如果有了某种病痛,吃一些原属不能食的有害动、植物后,反而可以解除疾苦,
于是便获得第二个认识,即它们可以用来治病,这便是药物了。因此在我国古代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寒热温凉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平时大家吃东西的时候可以感觉到柠檬是酸的,苹果是甜的,苦瓜是苦的等等就是所说的五味,像辣椒,姜,胡椒,牛羊肉等吃了能让人发热的东西就属于温热的东西,凉性食物如芹菜,萝卜,苦瓜,黄瓜,海带,西瓜等等,药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即“寓医于食”。
中药是一个非常大的药物概念,凡是中药,都可以食用,只不过是用量上的差异而已。也就是说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小,而毒性作用小的食用量大,在大家常见的可以入口的东西中,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称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称为食物。但大部分东西,都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叫做药食两用,中药与食物的共同点是都可以用来防治疾病。
中药的治疗药效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劲大”,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而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中药那样突出和迅速,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的结果,但不可忽视的是食物虽然作用弱但天天都离不了,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这种影响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由此可见药食同源体现的是中医的辨证论治的治疗观念,
3、地榆是什么草药,有什么功效呢?
地榆是什么草药呢?地榆是主要分布在我国三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一种多年生草本,常生长在草原、山坡草地、林缘,别名有山枣子等,为蔷薇科植物。一,地榆的外形特点1,生性:茎直立,有槽,分叉,常无毛;根粗壮,多为纺锤状,表面褐色,有纹,切面黄白色或紫红色,2,叶子:基生叶是羽状复叶有小叶九到十三片,小叶片卵状,长约五公分,顶端圆秃,基部心状,叶边有圆齿,两面绿色;茎生叶稀少,叶片稍小,叶片表面叶脉明显,很像榆树的叶片,又是草本,故名“地榆”。
3,花:穗状花序椭圆形,生长枝顶,直立,长三公分左右,小花朵有花萼四个,紫红色,无花瓣,4,果实:果实包在宿存的花萼筒里面,卵状四棱形,长三毫米左右,褐色;种子卵形。二,地榆的功效地榆的根止血主要药,有收敛、止血、凉血作用,内服可治疗吐血、血痢、便血、烫伤火伤、蛇虫咬伤等症,药用时请遵医嘱,地榆的根还可作兽药,有收敛、止血、止泻作用;根叶捣烂后的水浸液可作农药,对防治棉蚜、红蜘蛛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