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隹”字,念“zhuī”,什么意思呢。”古代臣子回答君王,用“诺”来表示“知道了”,这里的“唯”和“诺”,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到了秦汉时期,“惟”字同样演变出了程度副词的意思,和“唯”一样,也有表示只有,仅仅的意思,隹”字,还是念“zhuī”,和“唯”的从“隹”是一个意思,都是指鸟的头,“心”与“隹”组合在一起,就是“惟”字。
1、论语,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不念旧恶?
《论语.公冶长》篇中“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句话,原意是说伯夷、叔齐兄弟不计较别人的怨仇,别人也就少怨恨这兄弟俩了,孔子肯定这兄弟的为人,并用“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八个字,高度评价了为人处世之道的一个准则。这句话到现代也很适用,因为人类是个命运共同体。人们需要建立相互交流和相互信任的关系,但人与人之间,因为个性的差异,又存在很多相互冲突的矛盾。
特别是在涉及到相关利益之时,人们各自的自私自利思想往往表现得很突出,各种交恶与怨恨记仇的现象就会产生。孔子在2000多年前观察到这类现象,就提到了这个为人处世的思想观念,认为不念旧恶,放下怨恨,才是正人君子的修养境界,对现代人来说,不念旧恶,也是更加重要的关系准则。放眼世界,无论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如今都需要这种大度的胸怀,
2、“唯”和“惟”的区别是什么?
汉字的结构,在漫长的发展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字最初起源于楔形文字,传说仓颉造字,鬼神夜哭,仓颉根据山川的形状,鸟兽的形迹创造了具有指代意义的文字,也就是上古轩辕黄帝时期的甲骨文,一直沿用到夏商周时期,汉字既要表意,也要表声。就是说,一个汉字要什么意思?怎么发音?“唯”和“惟”两个字,结构类似,读音相同,所以意思大体相近,但是有区别,因为两个字的表音部分——“隹”相同,但是表意部分不同,
“唯”字怎么理解呢?《说文解字》中说:“唯,诺也。从口,隹声,”字形结构上来讲,这个字和“口”有关。古时候,答应另外一个人,叫“唯”,和今天回应别人的“哎”意思差不多,“隹”字,念“zhuī”,什么意思呢?指鸟类的头,非常尖锐。与“口”组合到一起,成了“唯”这个字,《助字辨略》记载: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
——表示回答别人的时候,声音高亢,反应迅速,比如我们常说的成语——唯唯诺诺。《论语》中也有类似用法: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古代臣子回答君王,用“诺”来表示“知道了”,这里的“唯”和“诺”,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到了秦汉时期,“唯”的用法逐渐往副词方向转变,比如“唯一”,表示只有,只是。
在副词的使用上,“唯”和“惟”很相似,但是两个字的本意,其实存在一定的区别,“惟”字怎么理解呢?《说文解字》中说:“惟,凡思也。从心,从隹,隹亦声,”从字形结构上来讲,这个字和“心”有关。一个人,心里面所想的东西,叫“惟”,只是心里想,但是不说出来,隹”字,还是念“zhuī”,和“唯”的从“隹”是一个意思,都是指鸟的头,“心”与“隹”组合在一起,就是“惟”字。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的心尖,比针头还细还尖,聚精会神地往一处想,就差钻牛角尖了,比如,贾谊《治安策》中:“臣窃惟事势。”翻译过来,就是我私下认为事态的发展,《汉书·张良传》:吾惟之,坚子固不足遣。两处的“惟”字都是指其本义,和思考、认为的主观看法有关,但是到了秦汉时期,“惟”字同样演变出了程度副词的意思,和“唯”一样,也有表示只有,仅仅的意思。
比如著名的《木兰辞》:“惟闻女叹息,”——只听见女儿在叹息。表程度副词时,“惟”在古代用得更多;但是在在现代汉语中,“唯”和“惟”多数情况下可以通用,而我们更习惯用“唯”,比如“唯一”、“唯利是图”、“唯心主义”“任人唯亲”等等,“唯”字基本上取代了“惟”,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我们依然使用“惟”,比如“惟妙惟肖”,只是这样的情况并不多,所以“唯”在今天更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