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仅仅从复试来看,现在一般研究生复试,都有专业课问答环节,跨专业准备复试,一般来还是难度蛮大的。跨专业的考生在复试一般会吃亏,除非初试成绩很好,可以跟报考学校的学长学姐们了解下复试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点,目标院校专业的招生政策(包括招生条件、是否要同等学力考生、是否要跨考生、是否要学位证、招多少人、推免多少人等)、考试内容(初、复试考试科目;初、复试专业课参考书目等;初、复试考试范围、大纲等)、录取信息(复试分数线、最低录取分数线、最终录取人数、调剂人数、平均分数等),还有一些就是这个学校开设的专业方向有哪些,导师有哪些,有没有报考忌讳,复试导师喜欢问什么问题,诸如此类的,能够了解的越多,你考试考上的概率就越大。
1、我是跨专业的学生,请问2020考研复试方面的话主要考察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怎么准备?
复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对专业课知识的考查。无论是跨专业还是本专业的考生,在面对专业课问题时,要有意识地体现自己思路的独创性和新鲜性,因为导师作为学术带头人,其学术习惯自然会促使他们愿意听取独特见解和新鲜思路。这就需要考生从现在开始,像准备初试一样,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相关导师的论文专著及对学科前沿的研究上,
2、跨专业考研对复试的影响会不会很大?
可以确定的告诉你,跨专业考试在复试中确实会有影响,理由如下:首先,从最近几年考研情况来看,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竞争自然也是非常激烈。那么对于导师来说,可以选择的学生也会很多,同等情况下,你说导师会选本专业的还是跨专业的?其次,从科研的角度来看,每个导师招收的研究生,要对学生负责,由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期间的科研,论文以及毕业等,如果是理工科跨专业的话,那么等于一切要从头来过,至少专业基础课要补起来,这也就是说,跨专业的学生,起步至少是慢半拍的。
导师从这个角度考虑的话,一般心里也不会倾向于跨专业的学生,最后,仅仅从复试来看,现在一般研究生复试,都有专业课问答环节,跨专业准备复试,一般来说,还是难度蛮大的。一旦碰到有些老师较真,就非要问你专业课问题,再加点难度的话,对跨专业的学生自然是非常不利的,当然,每年考研都有许多学生是跨专业,一般以人文社科,管理,法学这些专业为主,理工类也是相近专业跨考的比较多点。
3、跨专业考研难吗?
谢邀,如果你不是非常接受不了自己的本专业(无论是因为讨厌、学不进去、学不好、觉得就业不好等原因),考研的时候还是建议你选择本专业会相对更简单一些,那这里先跟你说下跨专业的难度。第一:信息不对称,考研当中跨专业一般都伴随着跨学校。如果你即使跨专业,又是跨学校的话,那你就需要注意了,在选择目标院校专业之前,你需要搞懂一些事:目标院校专业的招生政策(包括招生条件、是否要同等学力考生、是否要跨考生、是否要学位证、招多少人、推免多少人等)、考试内容(初、复试考试科目;初、复试专业课参考书目等;初、复试考试范围、大纲等)、录取信息(复试分数线、最低录取分数线、最终录取人数、调剂人数、平均分数等),还有一些就是这个学校开设的专业方向有哪些,导师有哪些,有没有报考忌讳,复试导师喜欢问什么问题,诸如此类的,能够了解的越多,你考试考上的概率就越大,
所以说考研是一个信息战,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第二:学习理念,除了对目标学校专业的了解,跨专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是否能够学的进去新的学科。有很多学生只是对自己专业反感,然后听别人说哪个专业好,哪个专业火;有的学生甚至觉得专业的名字就很霸气,很高大上,就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跨考的旅途,这里提醒各位,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新的专业,感觉是没有用的,兴趣也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先买一本相关专业书籍,自己看看,到底能不能看进去;如果可以再好好深入的学习。
比如: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周三多的管理学、樊昌信的《通信原理》、彭冉龄的《普通心理学》等,第三:竞争压力。跨考就伴随着跟你竞争的同学,有可能是本科已经学了两到三年这个专业的学生,所以如果跨的话,你就要有心理准备,也要做好充分的复习规划,说白了,就是早点准备,早点复习,当然还有很多各方面的因素,比如导师对跨考生的态度、目标院校专业方向到底哪个好,以后的就业是否真的不错等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