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优秀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在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如果给自己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就奠定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些话听起来像是开明家庭的家长,对孩子予以自由、宽松成长的心态,实则是对孩子的放任,是为人父母的不负责任。
1、孩子成长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一同成长进步最重要。孩子的教育需要言传,更需要身教,家长不努力成长,说出来的话就没有力量,很难令孩子信服;家长不积极进步,再苦口婆心都是空洞说教。你捧着手机刷微信玩吃鸡,却要求孩子挑灯夜读;你在单位混吃等死,却妄想孩子考清华北大;你整天抱怨自身处境却不拿出任何行动,怎么好意思把希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所谓的“我是为你好,你要听话”,说白了,无非是自己无力实现而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愿望罢了,
这对孩子来说,是极大的不公平!孩子是鲜活、自由、独立、灵动的生命个体,应该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凭什么要背负家长的期望,肩着重压,失去自我,最后长成家长期待的样子?家长应该成为孩子成长路上合作伙伴、竞争对手,陪同孩子一起进步,所有的言传都会在某一刻变得苍白无力,说得天花乱坠,都不如干出一点实在成绩。家长做出实打实的改变了,孩子才能更加信任你,否则,保不齐他会当你是个大忽悠,
2、学弹钢琴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您好朋友,感谢邀请!我是小小曲儿,很乐意跟您分享学弹钢琴,对孩子成长的作用的讨论!音乐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活在音乐的环境里边,可以说任何一个人都很难离得开音乐。音乐可以开发人的智力,陶冶人的情感,提高人的素养,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教育界和文化界的认可,孩子从小学习音乐,或者说学习一件乐器,对于他的智力开发和审美观的培养,美好正确的人格和观念的形成,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比如弹钢琴,可以练习孩子的记忆力,双手的配合和左右脑的开发,心眼手的动作协调,丰富孩子的心灵世界,培养孩子对美的追求,以及表现力和思考力,创造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怎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
这个问题所阐述的观点与当代教育模式中的成长教育相一致,成长教育提倡的就是一种以多元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模式,该种教育模式所要遵循的就是个体科学的成长规律。而只要符合科学的成长规律,以多元发展为目标的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可以融入到成长教育体系中,成长不是某一个点、某一个阶段,而是一个系统,一个生命个体的一生,包括从孩子的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到青春期到成年一生的成长,不光是孩子需要成长,即使是成年人也需要成长。
对于父母来说父母需要了解孩子在每一个不同的时期、年龄段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模式,才能懂得孩子们的需求,才能辨别孩子目前各项发育是否正常,是迟了还是早了?也才能更多地为孩子的各项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也才能调节父母自己的教养方式、言行举止、情绪表达等等,举个例子:在孩子还是婴幼儿时期,孩子更多需要的是生理发育和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所以就需要父母给其提供均衡的营养、睡眠、运动和父母无条件的关爱,特别是及时的回应、语言情绪的同步、和肢体上的抚摸拥抱等。
但到了青春期就需要父母改变关爱的方式,比如在孩子不允许的情况下不能随意触碰孩子身体,比如父母在言语上不能过分唠叨啰嗦,这个阶段在生理上的需求不同于婴幼儿期形式的满足,反而需要成人在心理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共情,否则会爆发亲子关系前所未有的冲突和矛盾,所以在孩子整个成长阶段,父母的思想、语言的表达、关注的方式、相处的模式等等都需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需求进行调整。
对于教育者来说学校的教育者同样需要更专业地了解个体的成长规律,能做到把学习的内容用各个年龄段相符合的认知模式进行教学执行,举个例子:小学三年级左右是个体思维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那就要求老师对一二年级的孩子不要用抽象性的词语教学,在三年级以后慢慢加多抽象性词语的使用和理解。比如什么是“成长”,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可以用校园里经历风雨吹打的树来讲解,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讲讲高尔基的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