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发展空间,大致有三个方向。正因为国内的人力资源行业还大量停留在这个事务性的阶段,未来的职业发展机会才更多,空间才更大,实际上,我觉得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机构老师还是学校的老师,地位都应当平等的,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
1、事业单位的发展空间如何?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发展空间,大致有三个方向:第一个当然是改变身份,成为公务员,这是每个事业人员的终极梦想。党政机关是管理机构,是事业单位的上游单位,天然就比事业单位社会地位更高,而公务员又享受许多事业人员享受不到的优待和政策,明的有《公务员法》规定的提前退休政策,工龄满30年,或者工龄满20年、距离退休时间不足5年,就可以提前退休,享受弹性退休制度带来的便利;有职级并行政策,如果因领导职数限制,得不到长期提拔任用,可以通过职级晋升的方式,提高职务级别,享受更高级别待遇,最为关键的是,遇到实职时还可以替补。
隐性福利还有公车补贴,享受公车改革后公用车辆经费节余带来的福利;福利补贴津贴年终奖金等,只要地方政府考虑发放,肯定第一个享受到的是公务员,然后才是事业人员,公务员身份有这么多的优待和实惠、便利,自然而然就成了事业人员的奋斗目标。事业人员可以通过公务员考试,直接改变身份,自由选择工作地点和公务员岗位,也可以通过对在职人员包括事业人员在内,举行的公选,成为公务员。
还可以通过在事业单位提拔晋升,如果两年期满年龄不超过40岁,可以调整到参公事业单位或者党政机关公务员岗位任职,登记为公务员,第二个是从现岗位调整到更高一级区划地区任职,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如果不能转变身份,为了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可以通过调整任职,到更高一级区划的事业单位任职,比如乡镇“七站八所”的事业人员,可以通过努力,调整到县直事业单位任职,稍微改善一下工作生活环境,可以享受家庭团聚、子女入学等便利。
县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调动、招考,到市直甚至省直事业单位任职,第三个是从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调整到全额事业单位任职,享受更完善的保障。事业单位分为全额、差额、自收自支三种事业单位类型,使用的编制也分别是全额、差额、自收自支(自定、自筹)三种编制类型,全额、差额虽然都是正规编制类型,但差额也会逐渐过渡改革为全额,而自收自支和企业没有什么两样,稳定性差,而且自收自支类编制还将被完全取消使用,人员也会分流或者随企改制,由“铁饭碗”变成了“瓷饭碗”。
在改革还没有结束之前,三类事业单位人员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自收自支编制人员尽量向差额或者全额事业单位调整,避免因为机构改革,“一刀切”成为企业人员,这也是事业人员发展的道路之一,第四个是从工勤岗位调整到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从工人身份转为享受干部人员待遇。在实行“全员聘用制”管理的地方和单位,事业人员可以互相竞聘,工人身份在工勤岗位工作的人员,也可以通过竞聘,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任职,享受该岗位对应的干部身份待遇,
干部工人身份差别,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管理,消除身份差别,是改革的大趋势。在已经完成试点改革的地区和部分单位,事业人员可以通过竞聘,改变自己的岗位,享受岗位对应的待遇,不再受限于身份限制,这对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来讲,是莫大的好消息。只要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努力,达到相应的学历、资质等基础要求,就可以参加竞聘,改变自己的身份,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2、什么是人生发展的空间?人生发展空间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在人生中,有四大至关重要的“决定”:①思路决定出路。②能力决定命运,③细节决定成败,④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一切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路人问:“你们在干什么?”张三没好气地说:“没长眼睛?砌墙!”李四抬头笑着说:“我们要盖一幢高楼,”边干边唱的王五最后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城市,”十年后,张三还在工地上砌墙;李四在办公室设计大楼,王五担任城建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