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老师和过去的老师不一样。对于这样的家长,还有她的孩子,应该像他的老师那样,好好的供着,好好的敬着,孩子犯了错,咱要管住自己的嘴巴,现在网络是普及的,如果这事被捅到网上,教师便会被人喷的体无完肤,大家忘记了他曾经付出的辛苦,记着的只是他对学生的责罚,至于他责罚学生的初心究竟是不是为了孩子的成长,是没有人去审视的。
1、为什么同样的老师教,学生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
同一个老师教出不同的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体会深一些。课堂上,对于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接受情况差别很大,用心听课的,会积极思考,积极配合,效果良好。不思考的只是被老师牵着走,被动地贮存信息,达不到融会贯通,不用心的更是左耳进右耳出,或干脆聪耳不闻,身在曹营心在汉,一节课一无所获。课下的学习也因人而异,学习能力强的,会博闻强记,不只完成老师作业,还懂得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2、同样是老师,为何有的年轻老师一来学校就没有上课,有的临近退休的老师还是班主任?
《问答》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奇葩纷呈的地方,你看提问者提出的问题,也是内藏玄妙,留有无限丰富的想象空间。传递给你的信息只是一个,年轻教师来学校就没上课,只有现象,不讲原因,这恐怕是故意考考人们,检验一下答题者的智商吧,于是,各色人等,大胆思维,五花八门,煞是精彩。有人说,能力不行,问题是,逢进必考的年轻人,一进校从未上课,焉知人家能力不行呢?有人说,有关系。
有了点关系,分到一所学校什么事都不做,纯粹白拿工资,连名义上的工作职责都没有,一位校长竟无法无天,任意作为,小小校长竟有如此权力?真的是天高皇帝远,不受任何约束了?当然还有其他可能,比如分配到实验室,后勤部门工作等等,而这也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讨论一番的呢?至于有的教师临近退休还当班主任,这恐怕也有点少见可怪,多少一线教师退休前都坚守岗位,这本身就是一种常态,真正的一线教师见之会如此惊讶吗?真正的一线教师都会真切感受到自身的生存状态,而非教师才会对教师的生活境遇多少感到有点未知而好奇,
3、为什么现在的老师和过去的老师不一样(教学方面)?
为什么现在的老师和过去的老师不一样?(教学方面)?1.时代的变迁:过去的老师只为适应社会需求而教学,现在还要为适应社会生存而教学。2.社会氛围发生变化,过去仅为教好孩子而努力,现在还要为讨好孩子而费心。3.社会观念有变化:过去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生单纯、老师专注。现在盛行学多学少不要紧,只要懂做人会赚钱即可?老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随经济的大潮而改变?4.老师的职能扩大化,
4、同样是教育,为什么家长可以打骂孩子,但老师不能教训学生?
同样是教育,为什么家长可以打骂孩子,但老师却不能教训学生?我咀嚼了这个问题,愿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古代,我所知道的,告诉我这个问题是不成立的,我想起《三字经》中有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传道授业解惑是做先生的职责,学生犯了错,是要严格要求的,
毫无疑问,放任不管是老师的失职。据说古代是有戒尺的,戒尺者,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少年邹韬奋在父亲面前背“孟子见梁惠王”,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一想不起来就要挨一下打,半本书背下来,“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陪在一旁的母亲还要哭着说“打得好”。
这样的“创伤记忆”,定然不会只是一两位少年学子的求学经历,我记得鲁迅小时候,因照料生病的父亲吃药,匆匆忙忙赶向学校的时候已经迟到,便挨了先生的责打。他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提醒自己不带迟到,由此可见,用戒尺警戒学生改正错误,在古代是有的,古代的先生是有着惩戒权,可以管教学生的,只是到了现代,不知从何时起,已经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