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大企业可能会对三本毕业生有些歧视,不止三本,它们对二本毕业生也好不到哪里去。三本大学中,什么样的出身都有,花了钱,学不了东西,大家都不认可,怎么办呢,但三本学生跟专科比,总还有一些优势吧,但每年那么多三本毕业生肯定没有完全失业吧,三本学校办学的共性问题就是外聘教师多,而本校教师少。
1、三本有必要上吗?花了钱学不了东西,就业时大家都不认可,怎么办呢?
三本有必要上吗?花了钱,学不了东西,大家都不认可,怎么办呢?现在正值各省本科二批填报志愿,不少学生及其家长都在犹豫报三本,报专科,还是复读?下面我就题主提出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第一:三本是花了钱,学不到东西吗?这个不能一概而论。能不能学到东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师资水平,三本学校办学的共性问题就是外聘教师多,而本校教师少。
因为是私立大学,办学主体(投资者)往往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原则,尽可能从其他大学聘请老师上课,相比较而言,独立学院情况好一些,可以和校本部共享师资。而异地办学的独立学院和纯民办大学则只能引进一批,外聘一批,外聘教师越多,稳定性越差(老师中途更换频繁),会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学生及其家长在报考前,对民办大学的外聘教师比例可以适当了解,
2.教学硬件设施。学生能不能学到东西,除了老师教学水平,还受制于学习的硬件设施,例如,图书馆藏书量、实验室设备、实习基地(如校办工厂、农场)等。独立学院如果与校本部在一起,可以共享上述教学设施,如果不在一起,民办大学需要较高投入才能置办上述家当。文科专业影响小一些,理科和工科专业,如果缺乏配套的实验设备和实习基地,教学质量一定会打折扣的,
3.办学历史。目前三本大学中,什么样的出身都有,有依托公立大学建立的独立学院,有从公立学校转型过来的,有从民办教育机构升级而来的。希望考生及其家长多了解民办大学的发展历史,一般来说,办学历史越长的,文化积淀越深厚,办学水平越有保障。而一些成立时间较短的民办大学,更多处于摸索阶段,可能会好,也可能差一些,
总之,民办大学来源不同,办学水平参差不齐,不能说水平多高,也不能说学不到东西。第二、就业时,社会不认可,怎么办?这个问题,就看你怎么比较了?随着大学生越来越多,用人单位也越来越挑剔,跟重点大学比,二本学生也抱怨不被认可,感觉前途不明朗。但三本学生跟专科比,总还有一些优势吧,虽然是私立大学,但也是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国家也是承认学历的,考研、考公务员跟一本、二本一样是享受同样资格的。
有些大企业可能会对三本毕业生有些歧视,不止三本,它们对二本毕业生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每年那么多三本毕业生肯定没有完全失业吧。大多数还是找到了工作,如果非要跟别人肩膀一边齐,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选择复读,争取考一个与重点大学相匹配的分数。否则,还是接受现实吧,从大趋势来说,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为了给民办大学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国家采取了很多办法,
例如,把二本、三本合并批次,把独立学院逐渐从公立大学剥离等。民办大学办学历史短,水平也参差不齐,现在受社会认可度的确不高,但随着国家教育改革深化,对民办大学扶持力度越来越高,民办大学也会像私营企业一样迅速成长壮大的。当民办大学越来越多的时候,社会认可度自然会上升的,从国际上来说,民办大学是大学的主体。
2、考上2本没钱读怎么办?
考上大学本就是一件开心和高兴的事情!如果因为没钱读,这会让本来开心高兴的事情变成伤心难过的事情,对于你的父母来说也是很伤心的,但是请不要悲观,父母养我们长大都不容易!虽说高考是出路,但是没有了高考的路,还有其它的很多条路。没钱上大学,这也是当今社会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因为这样,国家才举办了继续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更多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上大学的人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