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的意思是伯夷、叔齐二人隐居山野,想远离人世间,种过那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但“采薇”的隐喻的意思就不同了,《采薇》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出自《诗经·小雅》,没有妻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的原因,说要回家了回家了,可心中是多么忧闷,古诗里“柳”是一个特殊的意向,因为谐音“留”,常用来表达不舍之情。
1、古诗中的“采薇”是什么意思?
古诗中“采薇”的本意非常简单,就是采集野生豌豆苗。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救荒野豌豆,俗名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但“采薇”的隐喻的意思就不同了。1、“采薇”指隐居生活,“采薇”隐居的典故出自于《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伯夷、叔齐二人隐居山野,想远离人世间,种过那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叔齐和伯夷是商代小国孤竹国的公子,周朝建立后,他们决定不吃周朝的粮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2、“采薇”比喻思念家乡,或指苦闷心情,“采薇”出自《诗经.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好的要回家了回家了,但已是年末仍未实现。没有妻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的原因,没有时间休息,也还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要回家了回家了,可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固定,设法让人带信回家。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无休止,不能有片刻安身,心中很痛苦,如今还不能回家。在这里“采薇”不单是采集野生豌豆苗了,它是表王戍边的官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背井离乡的痛苦感受,
下面让我们来全文欣赏一下:采薇先秦:佚名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2、《采薇》作者悲伤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采薇》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出自《诗经·小雅》。从内容来看,描写的是出征的战士历经九死一生,从战场返回故乡,路途艰辛,大雪纷飞,作者触景生情,回忆起出征之时的景象与军旅生活的煎熬,尽管全诗的基调充满悲情,但并非一味倒苦水,而是悲而不哀、悲而不怨,可谓凄则凄矣、美亦美焉。作者虽然厌恶战事、思念家乡,但仍冲锋陷阵、日夜警戒,并未失职,
爱国与思乡并不是对立面,战场上的英雄也并非没有忧思,作者的心中充满矛盾是人之常情,反倒显得更为真实。自古以来边塞诗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往往赞美战士英勇、国之昌盛,或是批判连年战事、民不聊生,但无论哪一种,读来大抵都有悲壮豪迈之感,似乎军旅题材天生就与婉约无缘,但此诗却恰恰刚柔并济,有缠绵悱恻亦有斗志昂扬。
开头以采薇起兴,从薇的发芽到肥嫩再到粗老,重章叠句,将情感不断推向高潮,比兴虽是《诗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但此诗不仅是借助采薇引出后文歌咏的内容,更用薇的生长过程暗喻岁月的流逝,体现了服役的时间之久,几载春秋,度日如年,不知归期,不见亲人,于是思乡之情的流露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了。第四、第五章的军事描写,士气为之一振,
战马精神、军士威武,读来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一扫之前悲情,可谓斗志昂扬、激情澎湃。然而笔锋一转,思绪渐回,望着漫天大雪,想起出征的景象,古诗里“柳”是一个特殊的意向,因为谐音“留”,常用来表达不舍之情,“依依”二字写柳枝轻柔,是春天的美景,但在作者心中,却充满不舍与依恋,而归来之时恰恰相反,虽然大雪纷飞、道路难行,可悲景衬乐情,反倒能窥探出作者的急切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