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与减肥一样,就是一场与自我内心的博弈,起初我也在怀疑自考的优劣性,直到自己的朋友参加完自考后,才彻底转变了我对自考的态度。我估计楼主的自考应该为大自考,也就是十几门科目全部统考,所以难度还是有的,加之不能像在校生一样系统规律学习,确实很难保障每次的统考科目都能全部通过,但是也不用绝望和放弃,全国很多省份都可以大自考转小自考,统考科目缩减为3-6门,其他科目均为校考,难度大大降低。
1、自考太难了,想放弃,自考可以放弃吗?
我估计楼主的自考应该为大自考,也就是十几门科目全部统考,所以难度还是有的,加之不能像在校生一样系统规律学习,确实很难保障每次的统考科目都能全部通过,但是也不用绝望和放弃,全国很多省份都可以大自考转小自考,统考科目缩减为3-6门,其他科目均为校考,难度大大降低。这样通过率也就提升很大了,而且相比大自考,小自考还有机构的复习资料和真题辅助,机构也会提供一些系统的学习管理和考试培训,同时小班教学也会让考生有归属感,不会轻易迷失在赴考之路上。
2、那些读自考的人最后怎么样了?
10月份的自考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不少考生都在群里焦灼的讨论着试题,预测自己可以通过的科目,时而叹息答错的试题,看着他们努力学习的样子,让我想到一句话:你之所以觉得努力没用,是因为你从来就没有努力过。只有那些经历过奋斗的人,到最后才有资本喊一个累字,其他的无非是无痛呻吟罢了,知乎上就曾发起过一个有趣的话题,那些参加自考之后的人,现在过得真的那么好吗?看到这个问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你挣了100万后,你的生活过的好吗?对于“好”与“不好”的定义本就是因人而异,有的人认为有车有房生活就圆满了,有些人觉得吃饱这顿饭就很幸福了,评判的标准无法定夺。
自考与减肥一样,就是一场与自我内心的博弈,起初我也在怀疑自考的优劣性,直到自己的朋友参加完自考后,才彻底转变了我对自考的态度,差等生从小不爱学习的人总是习惯性的被归到“差等生”系列,初高中辍学的人更是比比皆是,早先进入社会的他们看似成熟,但实则内心空洞。现代社会中,没有知识的填充,人总是更容易焦虑,我的朋友就是在这种焦虑与迷茫中奋斗出来的一员,
起先他自身并没有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毕竟有些东西通过“钱”也可以解决,直到他一次相亲失败,女方问了他的学历后,直接说了句三观不合,就没有了后续。学习自考的确,有些时候,学历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与修养,但它的确在侧面反应了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与谈吐,从那以后,我的朋友就像上了永不停歇的发条,早上6点起床看书、地铁上刷题、下班后背诵,他说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不就个本科,好像谁考不上似的”。
虽然满腹怨气,但在那段时间,我真正看到了人们口中的“自律”,或许一个人认真起来连自己都害怕,211很快自考的成绩出来,他顺利拿到了某211学校的毕业证,紧接着连读考研、学习英语、出国留学,如今早已和我们不在一个级别上,再次见面时候,我已认不出来这是那时说话都支支吾吾的他。回想起他这一路的“求学历程”,只有两个字“坚持”,我们都知道自考的科目有些很多,甚至要分好几次才可以完成考试,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型企业更愿意选择自考学历的学生,因为从那份学历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努力与恒心,也代表着他的能力与坚持,那么他做事就不会很差。林肯经历了11次失败才最终当选美国总统,霍金在小学就被老师判定“无药可救”,迪士尼开办乐园前曾遭遇5次破产,而我们现在脆弱的内心却连一次失败都面对不了。自考过后的那些人,有些已经放弃了曾经的励志承诺,继续在岗位上默默的工作,一边羡慕别人的成绩,另一边又放不下手机;有些仍然在奋斗的路上,学无止境,乐此不疲,
3、自考过的人,你们是否后悔选择自考?
非常后悔,自考和成考就是国家给没有上到大学的人的一种安慰,这种学历毫无价值,浪费你的青春和时间,一个自考本科和成考本科没有正规单位认同这种学历,考公务员没资格,机关事业单位没资格,进国企没资格,进外企没资格,进银行等金融机构没资格,拿这学历有什么用,自我麻痹自己而已。民企看的是能力不是学历,所以更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