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心学习等于白痴,干事是小,学习是大。学习是多方面的,要根据个人所需有针对性的学习,才是个人应该学习的主要内容,宏观意义理解是能改变自己,影响生活,可以创造价值的活动都是学习,我们的课堂学习是大学习范畴中的一部分,课堂学习是预设学习方案,在特定时间让学生充分接触媒介,不断积累经验,不断产生新奇的想法的过程。
1、学习是学什么?
学习有三种,一是技能学习,二是知识学习,三是混合学习。首先来看技能学习,技能源于本能又服务于本能,是在本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合乎文明习性的行为。纯粹的技能学习不需要多少知识的支撑,凭借模仿、尝试和反复练习就可以完成,如使用筷子、游泳、插秧、三步上篮、使用手机等。其实质是在大脑和五官的配合下人的四肢连贯熟练合套的动作,是动作的定型化和系列化,也是一种合乎目的行为,
这种学习相对简单。再来看知识学习,知识的本质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分为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原理性知识和观念性知识等四大类型。事实性知识要在记中学,如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这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方法性知识要在练中学,如怎么划分句子成分。原理性知识要在悟中学,如相对论原理,一旦理解其推导过程,就容易弄懂掌握,
观念性知识要在知行结合中学习,如以人为本的观念,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等,都必须知行合一,才能领悟奉行,直到形成信仰。三是混合学习,是技能和知识的混合与融通。如医学手术,既需要大量医学知识支撑,又需要掌握娴熟的技能,统而言之,学习的前提是记忆,没有记忆作基础就没有学习;学习的核心是理解,要将学习的内容和实物、经验和已有知识相勾连,赋予新知以意义;运用是学习的关键,只有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才能赋予知识以能量和价值;而创新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重组知识形成新理论、新观点、新产品、新技术,才是求知的最高境界。
2、学习的原理是什么?
友问什么是学习的原理,这一问题不难回答。首先,某个人的文化程度高低不一样,认知上出现了差异,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增长才学,达成共识,就需要学习,其次,是人的心向动力所决定。民间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叫:不用心学习等于白痴,干事是小,学习是大,人的一生是要经过无数个的无知,再经过无数次的体验和学习,最终才能达到人生彼岸和圆满。
再次,一个人的精神尚若是-片空白,将成为于世被淘汰或者无情感无思想之人,常常是“只埋头干活,不抬头看路”这样一种窘境。这就使得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习,填补精神上的空白,人无精神也不爱学习,这与“死人”有什么区别呢。学习的原理如果用定义来说,应该是:无知一一求学一一探索一一发挥一一成功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学习是多方面的,要根据个人所需有针对性的学习,才是个人应该学习的主要内容。
3、学习的过程是什么?
想通过一个具体事例,谈一谈对学习过程的感悟,在区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听了很多课,关于七年级上册4.3角一节教学,同一教学内容,集中听14节课。教学能手评选课,老师都重视,准备很精致,教学设计各有千秋,课堂展示精彩纷呈,边听边思考,受益匪浅。觉得这些课有共同特点,截取期中一节课一个片来分析,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图形知识,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以此进一步认识感悟学习过程,
这是一个测量角的度数的教学片段,如何测量角的度数,老师讲操作要领:对中、重合、读数,一边解释步骤,一边用ppt动画演示,测量每一步展示的清晰、直观,再问同学如何测量角的度数,学生对答如流,教学活动组织流畅,堪称完美。在这些同课异构课中,类似的学习活动场景很普遍,可以想象实际常态课中,这样的操作更有普遍性,他们的共同特点或者说本质特点是媒体替代了学生的思考!媒体替代了学生双手!学习测量是让学生动手就可以了,尝试徘徊失败很正常,贵在经历体验和感悟,听测量、看测量是没有达成学习目标的!课堂上很多时间,学生是在等待老师的操作,在等待屏幕跳出的“下一步”,期待自己的观点与老师课件预设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