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学会典》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香道艺术的各个方面,而且文学简明通俗,是极佳的香道入门书。想从自学习研究香道这一科,利用自己的特长,研究出具有硕大的经济价值香料来,对人类对社会都有重大的贡献,不过,也将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能完成,关于香道,我原来也接触过,后来有了这样一些想法,我们分享一下。
1、学习香道贵吗?
香,这个字涉及各方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比较普及,实用性广泛,常见香气,香皂,香精,香料,做一祭祀用的线香,驼香,圈香等等,有高档的,也有普通的,有纯天然的,也有化学的,纯天然的比化学的要珍贵,如纯天然麝香价值如黄金。想从自学习研究香道这一科,利用自己的特长,研究出具有硕大的经济价值香料来,对人类对社会都有重大的贡献,不过,也将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能完成:自己的理想,
2、学习沉香香道有什么好处?
香道的含义远远超越了香制品本身,而是通过香这个载体达到修养身心,培养高尚情操,追求人性美的文化。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而又净化心灵;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香,既能悠然于书斋琴房,开发心智;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安神定志;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正是香的种种无穷妙用,使其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香道文化的香道工具有哪些?
【我们图超好!】多了去啦!挑之前做的清宫旧藏的精品香道具供大家赏析!!中国香具文化是伴随着香文化而产生的,从最初的简陋到奢华,清宫的香具基本上囊括了中国传统的各类香具形式,而且在承继前代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清宫主要的香料存储器具有香盒和香袋。香盒清竹透雕海棠形熏炉式香盒故宫博物院藏此香盒以竹根雕制,略呈椭圆形,四出海棠式,分作盖、身两部分,整体是仿古代的莲花熏炉样式,分外精巧别致,
清乾隆白色地套红色玻璃花卉纹香盒故宫博物院藏瓷及玻璃香盒也是清宫香盒中很具特色的一类,尤其是玻璃香盒,在清代宫廷中曾大量使用,为历代少见。清铜镀金香盒故宫博物院藏清宫香盒中金属类如金、银、铜、锡、掐丝珐琅等的数量最多,清宫旧藏香盒就形状而言,传统的圆形香盒最为常见,清掐丝珐琅香盒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剔红团香纹梅花式香盒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剔红团香纹梅花式香盒故宫博物院藏香袋(香囊)从清宫旧藏香袋实物看,多为随身携带盛放香料的器具,功能与荷包相似。
古人即有随身佩香的习惯,《礼记·内则》:「衿缨,皆佩容臭,」清人孙希旦《礼记集解》就认为容臭即「小囊以容受香物也」。清宫香袋依宫廷规制或「御用标准」往往精工细作,形状亦纷繁各异,几何(如长方委角、多角、如意头、双钱)、状物(花篮、八吉祥、银锭、如意)、象生(如葫芦、瓜、石榴、桃、荷花)甚或人物造型不一而足,
清道光满穿米珠桶式香袋故宫博物院藏质地则以布棉绸缎为主,稀见的可举清宫旧藏「满穿米珠桶式香袋」一例,主体皆以米珠连缀,内可盛香料,上下贯穿丝带以便佩戴。清翠玉镂雕双鱼纹香囊故宫博物院藏清翠玉镂雕桃纹香囊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又有一件「翠玉双面镂雕双鱼纹香囊」,不但质地为硬质的翠玉,且构造与香盒类似,两面可扣合,内可存香料,双面镂雕锦纹地及双鱼,上下两端各附一大粒珊瑚珠,下附由多串珊瑚米珠组成的穗子,每串珊瑚米珠下皆缀以水滴状翠珠,组成穗坠角,
清象牙雕花香盒故宫博物院藏除此以外也有白玉或金累丝质地,亦是巧夺天工,显为皇家定制。与之相似的,还可见一系列可佩带的「香盒」,如「象牙雕花形香盒」,结构与前述香囊几乎一致,实则也是可随身佩戴的「香囊」或「香袋」,清白玉镂雕莲花纹香囊故宫博物院藏清光绪湖色缎绣荷花纹花篮式香袋故宫博物院藏清铜镀金累丝桃式香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金镶珠石累丝香囊故宫博物院藏清金镂花嵌松石翠片香囊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所藏存香器具大都材质上乘,纹饰精美,具有明显的皇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