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之乡要制定武术骨干培养制度和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建设一支稳定的包括武术教师、武术教练、武术裁判在内的具有中、高段位的武术技术骨干力量。通过建立武术传承人政府授予机制和武术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考评机制,确保武术骨干队伍实现动态平衡、梯次衔接和素质优化。
1、学武术的好处在哪里?
太多太多1、强身健体,提高体质。2、修心养性,3、提高信仰能力。4、提高意志力和毅力,5、以武会友,加深感情。6、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提高民族精神。7、拔刀相助,协助公安维护社会治安,8、防身自卫。9、提高吃苦耐劳精神,10、提高自身能力和胆量。总之练武的好处太多了,关键是坚持,善于创新,既利国利民又利己!,
2、中国武术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武术的出路在于商业化,可以健身,表演,实战,三条路。1988年国家体委就已经把武术彻底分为竞技武术套路,散打,传统武术三条马车发展,竞技武术套路就是一种单纯演示攻防的艺术化武术,它与实战是无关的,而散打就是实战的竞技格斗术。竞技体育的特征,是更高,更强,挑战人的极限,没有竞技的比赛就不能成为竞技体育,
传统武术就是自由发展的道路,就是没有任何限制,自力更生的原则,它是服务于群众体育。其特征是民众自愿参加的,以强身、健体、娱乐、休闲、社交等为目的,一般不追求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特点就是门槛很低,参加人数多。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传统武术很少实战,最近几年频繁的传统武术在媒体推动下大量的实战,这是国家政策的允许,2014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就是要鼓励资本进入市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简单说以美国为代的体育是全盘商业化,市场化,不依赖于政府,是商业行为。咱国家是包办制,体育是为竞技荣誉服务,是代表国家的荣誉,各省的荣誉,因此既然很多比赛没有观众也可以照样举办,是享受财政拔款,目前国家已经有很多企业,科技领域取得世界瞩目,体育已经不是唯一的软文化。因此要改变国家承包制,让市场行为决定体育的发展,只是这条路还在探索,找到属于中国特色的商业体育发展模式,
这就是为什么这几年有大量的传统武术出现在媒体面前,进行比赛的深层因素。确实也有很多资本运作者从传统武术的比赛中谋利,赚钱了,但是传统武术太久没有实战,更多的人是在小圈子里交流技艺,有些技术有优秀的一面,也有些技术跟现代搏击是有所脱离的,这是要必须勇于承认的现实。当下频繁的交流是会大浪淘沙,会出现一批驴,但也会出现一批汗血宝马,
3、四大武术之乡都是在哪里,是怎样确定是武术之乡的呢?
四大武术之乡每一个人心理都有不同的评价。我比较认可的是,少林寺,陈家沟,菏泽,佛山评定武术之乡的规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武术运动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全国武术之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部分章节;第十条武术事业经费应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每年至少投入50万元专项经费,保障参加全国性武术比赛、开展活动等基础费用)。
第十一条制定武术发展规划,武术之乡要制定并实施立足当地实际、目标定位准确、推进举措有力、着眼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武术发展规划,积极发展武术产业。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社会的依托作用和市场的推动作用,促进武术产业健康发展,第十二条各级组织机构健全。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有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武术之乡工作,有办公地点和办公设施,
武术之乡要建立一套机制健全完善、执行有序有效的管理系统。建立武术之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具体任务到乡镇(街道办事处)、责任到人,并取得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及社会团体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形成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各界组织共同参与、协调联动的组织网络,第十三条武术协会要发挥作用。各级武术协会组织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一定数量的习武网点和各拳种的晨(晚)练点,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有效推动当地特色拳种的传承与发展,并在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