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职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参加评审,一种是参加考试,目前大约有十个专业是通过“以考代评”的方式,而其他的都是要参加当地组织的评审。职称的应用主要是在事业单位中,获得职称后还需要单位聘用才能增加工资,一般中级职称的工资待遇和科级领导差不多,高级职称和处级领导差不多。
1、什么是职务什么是职称?
其实这两者很好区分的!以公务员为例,职务按级别分为国家级正副职、省部级正副职、厅局级正副职、县处级正副职、乡科级正副职。其中又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像市委书记、市长或者一些部门的局长这些都是属于领导职务,而非领导职务有巡视员(厅局级)、调研员(县处级)、主任科员(乡科级)、科员和办事员,非领导职务属于虚职,有不少都属于临退休时为了解决待遇问题而提拔的,也有一些是因为单位没有实职的职数,因此提拔后只能先担任虚职。
因此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一些处级单位的副局长(副处级)还挂着“调研员”的职务,其实这个人的级别已经是正处级了,在我国,只要职务级别上去了,那么不论是政治待遇还是经济待遇和实职并不会有很大的区别,只是权利没有那么大。而职称在我国分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还分为不同的系列,比如医生、教师、工程师等,而获取职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参加评审,一种是参加考试,目前大约有十个专业是通过“以考代评”的方式,而其他的都是要参加当地组织的评审。
职称的应用主要是在事业单位中,获得职称后还需要单位聘用才能增加工资,一般中级职称的工资待遇和科级领导差不多,高级职称和处级领导差不多,但是,虽然职称能够提高经济待遇,但是享受不到政治待遇,即便一个人聘用了高级职称,但是如果没有职务级别的话,只能算是一个普通职员,还是要受到一个普通科长管辖的。所以正常情况下,职务级别的提升优先级肯定是要高于职称级别的,同样职务级别的提升难度也是更大的!,
2、职称是什么,为什么要评职称?
职称,简单说是“技术职务称号”,是指专业技术人员在某个领域的专业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标志,它反映着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关于为什么要评职称,这是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求,作为职场上的人,管理者如何满足员工的这些需要,显然不能大水漫灌、雨露均沾,需要设定一个尺度,于是职称的评定就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尺度——根据职称的高低,设定薪酬待遇。
3、总会计师是什么职务?
你好,总会计师这一职务在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中都有设置,这不是一个技术岗位,而是一个行政岗位,是一个领导职务,但是,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之中,总会计师的定位不尽相同,有的相当于单位副职领导,有的相当于中层正职。首先,介绍一下行政机关中的总会计师,在行政机关中,设立总会计师职务的机构并不多,主要是一些财税、金融部门,专业性相对较强。
1、在部委层面,设置“总会计师”一职的主要有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参公事业单位,职务名称叫首席会计师)、国家外汇管理局等,这些部委的总会计师并不属于副职领导,而是与司长平级的中层正职,由所在部委自行任免。不过,虽然总会计师与司长的行政级别相同,但前者的权重明显高于后者,从司长到总会计师属于“进一步使用”的范畴,也就是常说的平调重用,
最明显的例子,部委官网的领导简介中会简单标注总会计师的名字,不会标注司长的名字。同时,总会计师可以协助部长、副部长分管部分司局、牵头某些工作,2、在省厅层面,设置“总会计师”一职的主要有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税务局等等,省厅层面的总会计师中,有明确为副职领导的(如省税务局、河南省财政厅),也有明确为中层正职的(如山东省财政厅),情况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