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入门要先学什么以下关于易经的介绍,大部分整理于各种资料,由于学界还有争论,故此,存而不论。如果是专考取易经与预测学专业,并没有其它专业的话,我认为没有必要去考取,何况还要通过什么渠道,现在社会上的渠道一般人是难通的,易经的论文孔子晚年喜欢学习易经,他根据自己对易经的理解,写了十篇研究易经的论文,称为《易传》或者《十翼》,“翼”有附翼、辅佐之义。
1、在中国,大学里哲学系主要学习西方哲学,那中国哲学学什么?学易经吗?
首先,我回答什么叫“哲学”的问题,“哲学”就是共识,共识观就是哲学观!哲学的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文字、戏剧、语言、风俗,中国新年就属于哲学的内容。西方哲学讲究的是“分”的理念,“分、分、再分”,中国哲学讲究的是“空间太极”的理念,万物都是移动的,静止的东西一定不能永恒,《易经》讲的是大道,也就是“道法自然”的哲学观,“自然法”就属于中国哲学涉猎的内容。
2、学习《易经》,首先要学什么?读什么书?
易经入门要先学什么以下关于易经的介绍,大部分整理于各种资料,由于学界还有争论,故此,存而不论,另外一部分,来自于我个人的理解,欢迎各位与我探讨。易经的来源相传,上古之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大禹之时,洛水中浮出神龟,背负“洛书”献给大禹,伏羲、大禹等上古圣人,观察河图与洛书,开出先天八卦图,那时还没有文字。
到周代之时,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期间,将八卦重叠,衍出六十四卦,并为六十四卦写了卦辞,周文王的儿子周公,为每卦六爻写出了爻辞,至此易道大显,故《易经》也称为《周易》。易经的论文孔子晚年喜欢学习易经,他根据自己对易经的理解,写了十篇研究易经的论文,称为《易传》或者《十翼》,“翼”有附翼、辅佐之义,这十篇论文分别是:《彖》上下、《系辞》上下《象》上下、《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孔子的这十篇论文,本来是独立于易经之外的,自宋代程颐开始,将彖、象、文言直接附于各卦各爻之后,将系辞、说卦、杂卦、序卦,附于易经之后,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把孔子这十篇论文,作为了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所以,第一个真正读懂,融会贯通易经的人是孔子。也可以说,孔子的十翼,的确也成了易经的一部分,不过,孔子只以人事解易,只包括易经世间法的部分,而不包括出世间法的部分。
易经的含义易以道阴阳,古人看到太阳和月亮交替,这是最自然最明显的阴阳变化,所以用“日”“月”二字重叠,会意为“易”,因此,易有两个基本意思:交易:阴阳之对待;变易:阴阳之流行,全部的易经,只是讲阴阳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推阐万事万物,脱离阴阳之象和阴阳之数的易理,绝非正理。卦是什么意思卦,其实就是“挂”,把东西悬挂起来,让人来观察,看它象什么,故称为卦象,
易经的道理,全在象中,象包含了无尽的道理,仅仅用人事来解释易理,只不过得到其中的一部分罢了。爻是什么意思爻,就是交的意思,代表阴阳相交,爻,也代表了阴阳的运动,因为只有运动才会相交。易经各爻,都是从卦里面出来的,因此,抛开卦单独谈爻,是错误的,孔子的《小象》,都是解释各爻爻象的,因此,抛开《小象》单独谈爻,也是错误的。
彖是什么意思古代的“彖”是一种猛兽,有点象犀牛,只有一只角,能够知道天机,人事吉凶,牙齿最为坚利,咬物必断,因此取“彖”的意义,来作为总论、决断一卦基本情况的断词。三易是什么关于“三易”的说法,大抵有如下三种:1、指三本不同时代的易经:《连山》、《归藏》、《周易》《周礼》中记载:夏代之易,以“艮”卦为首,艮卦象征山,因此称为《连山》;商代之易,以“坤”卦为首,坤象征地,万物莫不藏于地中,因此称为《归藏》;《周易》,是周代之易,也有易道周普天下万事万物,无所不备的意思,
2、指易经的三种基本含义。东汉郑玄《易赞》、《易论》认为:“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3、伏羲、文王、孔子之易的合称,《四库全书》解释说:三易者,伏羲、文王、孔子之易也,一说为:天易、圣易、心易。我个人认为:伏羲之易,为天地之易,是用来解释整个宇宙的;文王之易,是圣人之易,是用来阐释万事万物的;孔子之易,是人世之易,主要用来阐释人间之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