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培训师不仅要认真、广泛的学习,更应该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加强反馈信息的收集,并进行足够地反思。作为一名合格的讲师,说话能力与写作能力都要同时具备,只有这样,才会获得足够的成长,才会进行更加富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甚至是卓越的培训师。
1、为什么做讲师,理由有哪些?
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中,有一个是说话,有一个是写作。而作为一名合格的讲师,说话能力与写作能力都要同时具备,说话能力强意味着口头表达能力强,而口头表达能力,有效地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础。写作能力考验着文字功底,文字是社会文化基本的载体,写作能力强的人很擅于学习、总结、归纳自己对某一件事、某个领域的观点与知识,
在写作同时又能又能借助平台将这些观点传播,可以使自己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这个是实现自我价值以及获取个人认同的最快的路径。所以作为一名讲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有对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需要写作能力,需要演讲、口头表达能力;需要与其他人员有效的沟通能力,对于自己可以提升个人的社会价值,得到社会认同,对于他人可以传道、授业、解惑。
2、如何成为一名培训师?
《礼记.学记》中有这么一段话: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为: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困惑,隐含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尤其是在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与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现代控制体系中,美国的戴明博士曾经提出了有一个被大家所熟知的模型叫做“PDCA循环”模型,即是“计划、实施、检验、处置”,这个模型又被称之为“戴明环”,被广泛应用在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施过程中,但细究起来,这个和《礼记.学记》中所描述的关于学习和教授的理念是相通的。现在整个教育培训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个行业中,对于讲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一名培训师,不仅应该熟练掌握所教授知识体系,更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关于教学研究方面的工具,因为教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个人的发展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应该重视教学中的反思以及反馈的处理。“教然后知困”,我们在学习中自认为有些点已经get到,但是只有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我们才会发现自身认知体系中的不足,并且明白这些会给我们的教学效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这个阶段就是“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戴明环体系中对应的就是Check、Action的环节,“教学相长”,培训师不仅要认真、广泛的学习,更应该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加强反馈信息的收集,并进行足够地反思,只有这样,才会获得足够的成长,才会进行更加富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甚至是卓越的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