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的成长,最终的目的是薪酬的提高。这需要有效的薪酬机制、健康的上下级关系、高效的成长策略和雪中送炭的人文关怀,以上的六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不是做什么,而是怎么做,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至关重要,古代生产力水平底下,解决好吃饭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所以各个朝代基本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农业在社会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非常高。
1、你现在的职业,在中国古代叫什么?
我现在的职业是农民,在古代应该也叫农民吧!农民在古代地位比较高,士农工商,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士,也就是现在的公务员。古代生产力水平底下,解决好吃饭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所以各个朝代基本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农业在社会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非常高,一般来说凡是风调雨顺,大丰收的时候,社会也比较安定,反之,遇到天灾或者人祸导致收成不佳,人们吃不饱饭,就有可能出现农民起义。
可见在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对社会安定有很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工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不断下滑,不再是占比最高的一个行业,吃饭不再是社会主要问题。为了更好的生活,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对城市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了,每年国家一号红头文件是关于三农的,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帮扶发展,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开展。
2、人力资源管理是做什么的?
人力资源管理,一个被叫“烂”了的概念,似乎已经被人们当做一种累赘看待,一个公司,不管有没有人力资源管理这个部门,但它的职能始终存在。即便是在二三十年前,甚至更久远的时候,人力资源管理也存在,只不过“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来说还很陌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内容,其实在组织出现之后,它就一直存在。只不过称谓不同而已,
在正式解释人力资源管理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先讲一个招兵的小插曲。当年国民党的士兵每个月能够拿到手的收入,大概有五、六块大洋;加上“长官们”克扣之后,真正到手的,大概在三、四个大洋,即便这样,由于属于正规军,服装又特别有派头,生活条件又好,国民党招纳士兵并不算太难。可那个时候,对于当时的刘伯承来说,招兵是有很大的困难的:生活条件不好,衣服破破烂烂,又不是“正规军”,
于是刘伯承决定提高士兵的待遇:每个月20块大洋,而且不存在长官克扣的情况,又把部队称之为人民的队伍,再加上把“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打出来,大大提高了招收士兵的效率,加强了部队的规模和实力。那个年代,还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说法,但刘伯承所做的这些工作内容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一个组织,若想做到组织有效,能够完成组织预定的目标,最关键、最核心的工作就是针对“人”的工作,因为人决定了组织的策略是否正确、决定了组织策略实施的有效性、决定了组织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成果。
于是产生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实践,要想让组织的策略正确、策略实施有效并达到组织需要的成果,就必须有合适的人。一个组织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够取得比其他组织更加突出的成果,还必须把人的潜能开掘出来并加以利用,人和人是有区别的:态度、能力、灵活度、开放性、性格等。所以,一个组织要想拥有合适的人、有潜能的人,在招人的时候必须经过科学的甄选流程,才能找到态度、能力、灵活度、开放性、性格符合组织需要的人,
这就是我们说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甄选和录用。问题是,在选中一个人之后,他愿不愿意来还是个问题,我们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你想要人家,人家可能会因为公司不够格还不愿意来。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还必须做另外一项工作:吸引——建设健康的员工关系,充满活力、公平公正的工作氛围、能促成员工成长的培训与教育机制、让员工保持工作热情的薪酬激励机制、员工关怀机制,并对公司的这些吸引之处加以宣传和推广,让公司的品牌有足够的影响力,
这是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做的第二项工作系统:吸引。一个员工进入公司之后,也许会从积极变得消极,也许会从消极变得积极,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人是会变得——面试的时候看着好好的,结果入职后却“人”与愿违,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三项工作就是“保持”——要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保持员工的工作热情,还要让员工稳定下来,不轻易跳槽、辞职,即把员工保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