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志愿,你还会让你的孩子选择学医吗。可能你不认同,几个职业送给你,你选一个,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争先恐后当医生呢,一定要知道,医生这一个行业里边有很多很多类型的医生,比如说外科医生或者是内科医生,B超医生,检验科医生等等各种类型。
1、教师和医生你会更希望孩子将来报考哪个专业,为什么?
强烈建议学医,从医!医生的伟大在于可以救死扶伤,延续生命。在特殊时期,甚至可以冲锋陷阵,保家卫国!这个特殊时期,比如03年的非典,又比如此刻牵动全世界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截止2020-02-05上午10:30,全国累计确诊病例24363,疑似病例23260,死亡491,治愈892,在所有人都诚惶诚恐的躲在家里自我隔离的时刻,全国的医护工作人员都奋战在第一线,不分昼夜,争分夺秒的与死神对抗。
2、那年高考,你为什么选择学医?报考志愿,你还会让你的孩子选择学医吗?
那年高考,你为什么选择学医?报考志愿,你还会让你的孩子选择学医吗?我是河北邯郸人,家中父母都从事医疗工作,小时候感觉母亲很伟大,能给很多有病的人解除病痛,同事邻里都很爱戴她,我们家中的三个孩子也因此受到周边大人们的特别照顾,报考大学那年,从小有着军人梦想的我毅然选择了既当兵有能学医的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被第四军医大学录取,背上远行的背包,来到了陕西西安。
这一次竟然是30多年的离开,毕业后我落脚在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从那时至今徜徉在神经外科学的领域,再没离开,工作的压力,患者的期盼,繁重的手术任务、学术任务,让我一度疲惫不堪,血糖高了,血脂高了,不能按时吃饭,不能按时回家......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也是一样,那时的儿子就如孤儿一样,很少能获得父母照顾,但却养成了及其独立的性格,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香港某大学。
是欣慰,也是惭愧!那时我曾信誓旦旦的说过,绝不让自己的孩子再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往往事与愿违,如今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并正式成为香港医学院的一名优秀医生,青春年少的孩子,正信心满满的奔赴向奶奶以及父母从事一生的医疗行业,我很欣慰,也很担心,欣慰的是儿子子承父业,担心的是他这一生又会如我一般辛苦劳累担心疲惫。
3、为什么都说医生苦医生累,但每年还是那么多人报考医学院校,而且分还那么高?
你好,以我在三甲医院工作五年的体验,发表一下我对这个话题的看法,首先,学医确实是一条很辛苦的道路。从高考来看,普通的二本医学院录取分数一般都超过一本分数线了,一本的医学院分数就更高了,至于协和、华西等全国有名的医学院,录取分数就更高了,经过一番努力考上医学院后,等待你的将是比高中三年复习更苦的学习。一般的本科学制都是四年,由于医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过多,一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学制都是五年,
五年时间内要精修三十多门课程,其中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等教材,动辄上千页,而作为医学生,书中的内容必须全部要求掌握,考试也没有重点,因为病人生病从来没有重点。有很多专业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已经可以盈利了,但是医学生却是一直付出,没有收获,一般学校会安排最后一年在医院实习,实习期间,没有工资,没有收入,生活费自理,甚至还要交实习的费用。
现在医生就业形势严峻,本科毕业几乎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只能去乡镇卫生院或其他保健单位,想要留在三甲医院或稍大的医院,必须要求硕士以上学历。所以,对大多数医学生来说,考研是必经之路,考研的艰辛堪比高考,考上之后又是三年学习。很多医学生经着白天临床经验学习 晚上科研保证毕业的日子,期间也是几乎没有收入,有的学校政策较好,会有微薄的生活补贴。
现在很多大型三甲医院招聘都要求博士,所以很多同学会接着继续读博,等到博士毕业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30岁左右了,有的甚至连对象都没有,有的已经结婚,并且已有子女,但是微薄的收入,让他们无法养活自己的家庭。大家总是觉得医生是高薪行业,高年资医生可能会有一些讲课和科研等额外收入,然而年轻医生收入,也是很普通的,加上他们他们已经到了而立之年,有房贷车贷,还要养孩子,正是需要花费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