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于参加考研的同学来在复试结束之后联系自己感兴趣的导师是比较正常的事情,尽早联系导师也可以让导师提前给自己安排一些任务,这样在开学前可以有一个较为系统的学习规划,有的导师也会在开学前就安排学生进入课题组,这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时间。通常来导师的指导名额都是有限的,尽早联系导师也会有更多的机会争取到有限的名额,如果自己的比赛、科研和项目实践经历都比较丰富,那么应该尽早联系自己感兴趣的导师,导师接收你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
1、如何选研究生导师,什么时候与导师联系比较好?
这是一个很多同学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来回答一下。首先,对于参加考研的同学来说,在复试结束之后联系自己感兴趣的导师是比较正常的事情,尽早联系导师也可以让导师提前给自己安排一些任务,这样在开学前可以有一个较为系统的学习规划,有的导师也会在开学前就安排学生进入课题组,这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时间,
通常来说,导师的指导名额都是有限的,尽早联系导师也会有更多的机会争取到有限的名额,如果自己的比赛、科研和项目实践经历都比较丰富,那么应该尽早联系自己感兴趣的导师,导师接收你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当然了,如果自己的科研和实践经历都非常少,那么导师也可能会拒绝你,所以在本科期间一定要重视科研和实践,联系导师通常有三个时间点,不同的时间点要有不同的诉求,同时要能够在不同的时间点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愿。
对于成绩比较不错,且比赛、科研和实践经历都比较丰富的同学来说,在考研之前就可以联系心仪的导师,此时表达出自己对于研究生期间的一些规划,要重点表达出自己对于导师研究方向和课题的向往,同时要表达出自己能够上岸的信心,可以在邮件的最后表示在初试之后再联系导师,这种情况下导师通常都会回信的,也会给予一些正面的回应,
第二个时间点是初试之后,大部分同学都会在初试之后联系感兴趣的导师,对于已经有把握进入复试阶段的同学来说,此时联系导师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尤其是对于成绩不太靠前,但是比赛、科研和实践经历丰富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如果自己的科研和实践经历恰好是导师比较感兴趣的领域,那么对于复试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第三个时间点是复试之后,这个时间点联系导师有可能会错失自己感兴趣的导师,但是把握也更大一些,可以全方位展示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如果导师还有名额,通常是会考虑的,至少你在态度上是积极的。
2、近期本科毕业论文需要找导师,但是和老师的关系不太熟,该怎么办?
本科毕业论文都要找导师来指导,这个是一般学校都有的规定,如果和老师不太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从导师的选择方面去虑,可以优先考虑找本科期间给自己带过专业课的相关老师,来指导自己的毕业论文。毕竟上过老师的课,师生之间多多少少会有些交往,或者老师即使不记得你,也一定听说过你的名字,提一下上过他的课,同时可以谈谈对老师所教的这门课的一些想法和感受,这样也可以拉近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第二,仅仅从毕业论文的专业方向角度来考虑,如果给自己带过专业课的老师里边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根据自己想要做的专业方向,在系里或者学院里确定想要找的老师。在去之前最好仔细查阅一下最新的相关文献,同时对自己的论文有一个初步的设想,比如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需要的哪些资料等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有利于你去找导师时便于和他交流,为你和老师的交流奠定一定的话题基础,
第三,如果自己无法确定毕业论文的专业方向。如果自己想不清楚毕业论文该做哪个研究方向,该做什么题目,那么也可以在系里或者学院里提前选择2~3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或者说与自己想要做的研究方向,比较接近的老师,作为自己下一步想要申请的导师人选。可以粗略的列一个自己想要做毕业论文的方向,然后最好进行一定的思考,能列出2~3个该研究方向的比较深刻的专业问题,
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去找相关的导师,请教老师。在请教的过程当中,很可能你的导师就可以确定了,在本科毕业期间找导师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直接涉及到你的毕业论文的研究水准和研究方向,所以一定要慎重考虑,自己要提前做一些功课,还要查阅一些前沿文献,同时要对论文的思路有一个比较初步的想法,也许你的想法是错的,但是这个不要紧,可以在和老师沟通过程当中逐渐的修改或者完善,但是不能一点想法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