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复习阶段是不是以做题为主了。填报高考志愿时,肯定是以位次为主作为参考的,什么时候可以摆脱这种以分数为主的评价方式呢,以分数为主的高考评价方式是最公平的,不接受反驳,关于高考志愿填报,地域、专业、院校、是以哪个为主来填报的,学什么专业往往决定了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一定要慎重,最好从多方面综合思考分析后再做决定。
1、高考录取分数到底是以什么为主?
俗话讲,“金榜题名”=“七分拼成绩,三分志愿定”,填报志愿是考生和家长高考后面临的又一次人生大考,考生和家长面对各式各样的分数线,省控线、重点线、提档线、录取线头痛不已。今天,我们详细介绍下各类线,以便填报志愿,第一条线:高考录取分数线高考录取线(又称省控线、批次线),是指考生想上某个批次院校必须通过的一条分数线。
提前批的大学录取分数线叫提前批线;一本批次大学的录取线叫重点线;二本批次大学的录取线叫二本线;三本批次大学的录取线叫三本线或本科线;高职大专批次的录取线叫大专线;高考录取线划定的方法,大多省市按照120%的比例进行划定,例如,当年湖北省一本批次的理工类招生计划是9000人,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排到第10800名考生的时,这名考生的高考成绩就是该省当年的重点线,依次划定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分数线,考生想上一本就要过重点线,想上二本就得过二本线。
每年高考各省市的录取线都不同,主要由当年的报考人数、招录计划以及高考试题难易程度来决定,第二条线投档线投档线也称提档线、调档线,以招生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理科、文科、艺术类)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一般在1:1.2之内),在对平行志愿的第一轮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给院校投档最低分数线。简言之投档线就是院校将你的档案提走的最低分数线,只要在这个分数之上就投档,在这个分数下就不投档,
例如:今年C大学在D省本科一批文科类的招生计划是80人,调档比例是105%,省高招院向C大学正式投出84个考生电子档案,其中第84名考生的投档分数为565分,那么565分就是C大学今年在D省的提档线。第三条线实际录取线(校录线)实际录取分数线又称实录线,高校对省考务院所投的考生档案进行审录、择优并完成录取后,所录取考生的最低分数就是该校的校实录线,俗称学校的录取线,
例如:B院校按照招生规则,在53名投档考生中择优录取50人(第53名提档线565分),在已录取的50人中,分数最低的考生投档分数为570分,则570分就是B院校今年在该省的院校实录线。因此,院校实录取分数线≥提档线,提档不一定录取,这也是很多家长存在的误区,错误认为提档就录取。专业录取分数线(专业线)院校按照规定招录程序对进档考生进行专业安排,该校各个专业所录取考生的最低投档分数就是该校各专业的录取线,
该校有多少个招生专业,就会有多少条在招录省对应的专业录取线。专业录取分数线≥院校实际招录分数线;例如:今年E大学在F省文科类共有8个专业招生,每个专业录取的最低分即为该专业的录取线,因此共有8条专业线,如该校机械自动化专业录取考生最低分为569分,那么569分即为该校在F省的机械自动化专业录取线,一般来说,专业线≥实录线≥投档线≥省控线。
2、临近高考,考生应以专业为主,还昰以院校为主?
大学教育与中学不同,考生填报志愿不仅是选择学校,还要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与未来职业发展,同一批次志愿填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如何填报学校,二是如何填报专业。在选择一所好学校与选择一个好专业之间,到底哪个更重要,一直都是个饱受争议的话题,据了解,每年都不乏大一新生入学以后,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这个专业或者不喜欢这个学校,更有甚者选择了退学去复读。
那么该如何选择,才能不让自己陷入这遗憾的境地?是优先选择学校呢?还是优先选择专业呢?下面来说说,高分选学校大学本科有985/211、“双一流”这样的重点学校,专科也同样有分档次!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高,好的专科院校也一样。如果你的成绩超出投档线很多,那么你的选择余地会更大,在选择院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高职高专学校录取时,学校之间录取的分数相差很大,尤其是那些一些热门的专科学校,录取分数甚至比第二批本科的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