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刘鹤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从刘鹤在达沃斯的讲话之后,大家开始将他和中国经济的顶层设计联系在了一起,也开始关注刘鹤的经济理论。可以找到的刘鹤专注只有一本,就是2013年出版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本书主要对比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其实更像是汇集数据和观点的长论文,那么现在再对这篇论文进行一次再总结。
1、有什么经济管理类的书值得看?
强烈推荐刘鹤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从刘鹤在达沃斯的讲话之后,大家开始将他和中国经济的顶层设计联系在了一起,也开始关注刘鹤的经济理论。目前可以找到的刘鹤专注只有一本,就是2013年出版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本书主要对比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其实更像是汇集数据和观点的长论文,那么现在再对这篇论文进行一次再总结,
一、危机的原因:在阐述危机的原因上,刘鹤的观点很想明斯基的周期理论,简要概述如下:危机路径图这样的经济脉络其实就是明斯基针对金融危机的推演,本质上可能是技术进步和动物精神的叠加,这是人类经济历史的规律,可能我们谁也没有办法避免。逻辑应该是:技术进步导致生产力突然大力提升,需求短时间内被大量刺激,尤其是新需求,诚如iPhone被发明之前是不存在这种需求的,
技术进步往往同步伴随着金融业的进步,金融业的进步可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金融手段复杂化,例如可以实现更大规模的期现错配,例如未来的现金流可以现在折现,本质是资产负债表的扩大化,造成人们倾向于透支消费(本身又会刺激经济,让一起看起来都是正确的选择);另一方面就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复杂化,看似一切都可以对冲,而且将资产价格与其资产的实质风险通过金融工具的包装,被割裂了,我们再也看不到其风险实质,在乐观情绪下,或者说在既有收益率下人们会低估资产所蕴含的风险。
这个时候现代金融的顺周期特性就展现无遗,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在经济好的时候,人们会低估风险,高估风险多带来的溢价,会用短期的过去评估长久的未来,二、未来如何预防危机:通过上述的整理可以看到,刘鹤在面对危机的核心观点就是,在经济政策制定中要添加“逆周期因子”,金融周期的本质原因是现行的市场经济包括人们的动物精神都是顺周期行为,一定要实现宏观审慎才能降低经济危机发生的概率。
并且刘鹤还有一个论点,就是金融危机本质是一种错配,于个体国家是贫富收入差距的扩大,于全球是国家经济实力和资源分布、政治地位的错配,错配导致了原有经济模式发展的瓶颈,那么解决危机本质上也是解决错配,那么每次危机之后都会形成一次新秩序,作为中国经济的顶层设计者,那么在未来经济发展项下中国在新秩序中的位置就变得非常微妙。
三、危机是否过去:最后再想总结这个问题,对比与大萧条时代,08年危机由于经济体系和经济理论的发达,由于国家实施经济政策的多样化,看似短时间内通过货币政策手段解决了经济危机,但是刘鹤对于经济危机已经结束持怀疑态度,因为大萧条最后的解决其实是二战,解决了当前的错配问题。而现在贫富差距之间错配和国家之间的错配是否解决?可能没有表象经济数据显现的那么乐观,
2、每天都看经管类书籍,对自己会有影响吗?
个人觉得应该是有影响的。只要书中的一句话,让你震撼到了,那它对你就是有价值的,另外读书这件事,类似于长期投资,不是立马会看到效果的,所以每天看,会潜移默化你的想法观点,记得以前常常有人说,你天天看书干嘛,又没钱,也没见你有多有文化。不就是个俗人一个,还天天哼次哼次地看书,还不如干点别的事情,我只是默默一笑,是的,我却是就是俗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