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技岗顾名思义就是从事专业技术的岗位,像教师、医生、记者、图书管理员等,都是专业技术岗。获取职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参加评审,一种是参加考试,目前大约有十个专业是通过“以考代评”的方式,而其他的都是要参加当地组织的评审,正常情况下,职务级别的提升优先级肯定是要高于职称级别的,同样职务级别的提升难度也是更大的。
1、什么是职务什么是职称?
其实这两者很好区分的!以公务员为例,职务按级别分为国家级正副职、省部级正副职、厅局级正副职、县处级正副职、乡科级正副职。其中又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像市委书记、市长或者一些部门的局长这些都是属于领导职务,而非领导职务有巡视员(厅局级)、调研员(县处级)、主任科员(乡科级)、科员和办事员,非领导职务属于虚职,有不少都属于临退休时为了解决待遇问题而提拔的,也有一些是因为单位没有实职的职数,因此提拔后只能先担任虚职。
因此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一些处级单位的副局长(副处级)还挂着“调研员”的职务,其实这个人的级别已经是正处级了,在我国,只要职务级别上去了,那么不论是政治待遇还是经济待遇和实职并不会有很大的区别,只是权利没有那么大。而职称在我国分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还分为不同的系列,比如医生、教师、工程师等,而获取职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参加评审,一种是参加考试,目前大约有十个专业是通过“以考代评”的方式,而其他的都是要参加当地组织的评审。
职称的应用主要是在事业单位中,获得职称后还需要单位聘用才能增加工资,一般中级职称的工资待遇和科级领导差不多,高级职称和处级领导差不多,但是,虽然职称能够提高经济待遇,但是享受不到政治待遇,即便一个人聘用了高级职称,但是如果没有职务级别的话,只能算是一个普通职员,还是要受到一个普通科长管辖的。所以正常情况下,职务级别的提升优先级肯定是要高于职称级别的,同样职务级别的提升难度也是更大的!,
2、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主要做什么?什么是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
事业单位实行的是岗位管理,分管理、专业技术和工勤三种岗位。三种岗位使用的都是事业编制,其中前两种岗位是干部身份,工勤则是工人身份,不过现在事业单位不再唯身份论,三种岗位之间可以相互转岗,工勤岗位人员符合条件可以通过竞聘等方式转到管理岗或专技岗,同样专技和管理岗也可以互转,享受相应的岗位待遇。专技岗顾名思义就是从事专业技术的岗位,像教师、医生、记者、图书管理员等,都是专业技术岗,
专技岗在事业单位中是主体。其中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专技岗一般要求超过70%以上,即便主要智能是从事社会事务管理的事业单位,专技岗一般为能占到50%左右的比例,可见专技岗在事业单位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专技岗晋升实行的是职称评聘制,分初、中、高三个层次13个等级,其中11-13级为初级职称,8-10级为中级职称,5-7级为副高职称,1-4级为正高职称。
从初级职称晋升中级职称,原则上要求拿到初级职称并在岗三年以上,中级晋升副高,要求在中级岗位任满五年以上,副高晋升正高,同样要求副高满五年,专技岗想要晋升一般要求具备三个条件:1、拿到相应的职称,这是先决条件;2、职称岗位有空缺,这是必要条件;3、单位和领导愿意聘任,这是决定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事业单位,专技岗的工资待遇相比管理岗位更有优势。
中级职称基本上相当于正科左右的工资水平,副高大致相当于副处,正高相当于正处,在地市级以下事业单位,走管理岗路线能拿到一个管理八级和七级已经相当不容易,特别是县区,几乎绝大多数人干一辈子就是管理九级,也就是科员的水平。而走专技岗路线,只要努力基本上可以拿到中级以上职称,在晋升待遇方面比管理岗更有优势,为什么事业单位普遍是管理转专技岗,很少专技岗转管理岗,原因即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