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山东老家,特别是农村,油条都是按斤卖的,多少钱一斤,每家买的时候都是按斤称的,至少来一斤,否则卖油条的不卖给。大众化的油条在太原过去老太原叫麻叶,上世纪六,七年代去西山,古交拉煤必须给矿工(俗称窑黑子)们带十斤,八斤油条,否则装煤不给你装满,那时是用平车从煤窑里往出拉,一车装满800斤。
1、太原哪里的老豆腐好吃?
老豆腐也算是太原的传统小吃之一了,太原的老豆腐比较有自己特色,全国大多数地方都叫豆腐脑,太原的叫老豆腐,当然,还是略有区别的,比如晋南-西安一带的豆腐脑是豆腐多,粉汤少,而太原的则是粉汤很多。说起太原的老豆腐,你这么一问,我恍惚间想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候的太原早点,老豆腐绝对是最常见的,但对比现在,那时候很奇怪,有两种叫法,豆腐脑就是白豆腐,没有粉汤,价格似乎便宜一些,人们上点韭花就吃了。
还有个叫法是老豆腐,也就是和现在一样的豆腐脑 粉汤的形式,还依稀记得以前吃老豆腐,大家都要随口说一句“两样儿”,意思就是要带粉汤的,可现在,全城的老豆腐都统一“进化”了,标配“两样儿”,还有,那时候管油条叫麻叶,这是太原独有的,我去运城都叫麻叶,人家听不懂,可现在太原人也都叫成油条了,被通化了?哎,这种记忆估计年青一代是不会有的,一不小心就暴露了年龄。
和过去还有个区别,上世纪的太原,哪有老豆腐当晚饭的啊,全是早上吃,在我印象里,老豆腐就一直一直是早点的,可是现在,不光是早上,傍晚时分,哪哪都是坐个小桌吃老豆腐油条的。也许是人们注重减肥晚上不想吃大饭,吃点小吃不饿就行,又或者是人们油水大吃腻了,看到这老豆腐,恰似一股清流,搞不懂了,总之虽然还是叫老豆腐,但和以前的吃法、习惯都有明显改变了。
而在十几年前,有那么一阵子,加榨菜的西安老豆腐在太原挺流行,大多都是推着小车卖,现在也不怎么见了,你问太原哪里的老豆腐好吃,这可太多了,在中心城区,几乎每个街区都有那么一两家好吃的老豆腐。而要在中环以外,就不那么容易找了,拿我为例,我觉得我家对面的老豆腐就很好吃,在整个桃园也算有名的,和旁边的吕师傅鸡蛋灌饼也是同一家,儿子和媳妇做灌饼,母亲做老豆腐,不过他家的灌饼和老豆腐在太原算偏贵的。
2、太原的老豆腐油条摊子哪还有呢?
多了去了!油条老豆腐摊子是老百姓早餐主要品种,在太原大街小巷里几乎都可以看到,质量吗大同小异,油条多少有点差异,老豆腐几乎没太大差别。韭花,油炝辣子是必备,我们居住的地方有六味斋,卫生条件不错!但价高昂贵,康乐街南巷柳庄油条好,但也是价高。其它几家价格合理东西不错,只是卫生条件较差,大众化的油条在太原过去老太原叫麻叶,上世纪六,七年代去西山,古交拉煤必须给矿工(俗称窑黑子)们带十斤,八斤油条,否则装煤不给你装满,那时是用平车从煤窑里往出拉,一车装满800斤。
3、你们那的油条怎么卖的?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坐标宁波北仑,一般早餐店,我们这的油条是论根卖的,1.5元一根。宁波人的经典吃法是,刚烤出的烧饼卷上刚出锅的油条,配着一碗豆腐脑或豆浆,就是一顿早餐了,一般人吃的也会挺饱,大约总计消费六七元的样子。记得在山东老家,特别是农村,油条都是按斤卖的,多少钱一斤,每家买的时候都是按斤称的,至少来一斤,否则卖油条的不卖给,
现在将近二十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上街卖油条的了!说起油条,山东还有一个风俗,就是每年春天,亲戚们都会来给头一年出生的小孩“掉胳膊”(抱歉,具体是哪三个字,我也不清楚)。主角就是油条,目的就是为了祈求小孩一生平安,亲戚去小孩家时,至少要带上五斤油条,要是外婆还要带更多,最后小孩家还会再给押回来一半,押回来后再分给邻居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