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什么是“适度”体罚 口头教育,老师既然采取体罚手段,那必然是不想用口头教育,或者这个老师的口头教育不起作用。现在教育需要老师有耐心,爱心,细心,一视同仁,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的态度,在老师心中永远不能变,坚持教育美好每一天,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老师,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1、现在教育需要老师怎么做?
现在教育需要老师有耐心,爱心,细心,一视同仁。第一,学生犯错往往会反反复复,老师要耐心,上学期班上转了一位学生叫做小涵,是一位男生身材最高大,爱好打篮球,但是也最调皮,不爱学习,经常讲话,违反校规校纪,而且还具有点孩子王的样子,带动其他同学一起造反。上学期开始就连续抓住三次,在班上公开打扑克,第1次请家长到学校,协同教育,并且严厉的批评,并且写了长达600字的检讨书,保证以后再也不打牌了。
结果不到两周的时间,又一次打牌被抓住,这一次我打算单独的处理,没有请家长选择再一次相信他,进行批评教育,又写了保证书,过了两周,又是打牌被抓住。这一次又请了家长,这一次是他的妈妈和舅舅一起来的,第二,学生渴望被关心,学生心理脆弱,老师要有爱心。2019年11月下旬,当时已经晚上10点过,我已经睡下,寒风凛冽,天空还下着毛毛细雨,我班上的同学小龙成绩最差的感冒发高烧,我二话没说,穿起衣服先给小龙的家长打电话,看家长能否到校带孩子出去看医生,结果家长来不了,我直接就把孩子带到了医院,并且帮他垫付了医药费,
孩子生病的时候,最需要老师的关心。第三,班级学生多,情况复杂,老师要留心观察,特别是性格古怪,还有留守子女,要细心,2018年3月份,一个星期三的晚上,我在班上看晚读的时候,别人都在认真的大声晚读,发现一个女生,小婷目光呆滞,一脸生气的样子,而且手里还拿着一个打碎的杯子。结果在所有人都在默背单词的时候,准备听写的时候,她一个人突然拿起破碎的杯子,嘣的一声砸在了垃圾桶里面,结果全班同学都惊讶地看着她,班级的气氛一下子搞得非常的紧张和尴尬,而且我还在班上,
后来了解到她的这个杯子,是她最好的朋友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意义重大,而这个杯子被同桌一不小心打碎了,她就一厢情愿的认为杯子碎了,她和好朋友之间的友谊也可能碎了,她觉得非常生气。后来给她讲这个杯子,别人给你打烂了可以赔,杯子破碎并不代表友谊的破碎,初三的孩子呢,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后来慢慢的她才接受这个事实,情绪才得到恢复。
第四,学生最喜欢公平的老师,对待优生和差生一视同仁,2019年11月下旬,我校举行了冬季运动会,得分213分,名列全年级第1名。运动会之前我向全班同学承诺的,凡事能够得一分,就奖励两块钱,运动会结束之后的第1次班会课,我就举行了班级表彰大会,表彰运动会表现突出的同学,其中小涵,小杰,小邱,小超都取得了名次得到的分数,但是平时他们的学习举例表现很差。
2、老师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学生,你能接受老师体罚学生吗?
不接受,抛开家长身份,拿我自己从小的感受来说,我是从来都看不惯用体罚方式让学生听话的老师。在我小升初的时候,一直听身边大人说附近的一家中学,以教风严厉出名,有亲戚说起里面老师,学生不听话直接拿尺打手心,我脑海里一直有这个亲戚那一脸想恐吓的表情。被吓到当真没有,但是却非常反感,其实这就是孩子在面对不讲道理的体罚时的真实心态:不服气。
所有孩子面对体罚,绝对是不服气的,既然是不服气,那么就起不到一点教育作用。别说什么是“适度”体罚 口头教育,老师既然采取体罚手段,那必然是不想用口头教育,或者这个老师的口头教育不起作用,如果真的是“过度”体罚了,那受到的将会是严重的身心伤害。所以我绝对不接受老师的体罚,不接受体罚,那么能接受的只有口头教育。
但是口头教育也要依靠两个方面,一个是老师的责任心和水平,另一方面是这个孩子还能不能被一般教育改变,说到底教育不是一件简单事情,口头教育不一定管用,但是体罚是一定不会管用的。如果是老师,做好本心,从真正关心孩子出发,尽力教育;如果是家长,请自己对自己的孩子负责,不要想着依靠学校依靠老师用手段去教育孩子,那样只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