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学,中医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第一本,李辛的《经典中医启蒙》,通俗易懂,重点是看了会有一个初步的中医世界观,看书呢,我们在学校的书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这些对临床看病很有好处,打牢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针灸推拿学》这些是基础学科,这些教材囊括了所有中医古典书籍的精华,摒弃了古典医籍的糟粕,更系统,更有条理性。
1、零基础学中医看什么书?
学习中医,选择院校教材最好。《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针灸推拿学》这些是基础学科,这些教材囊括了所有中医古典书籍的精华,摒弃了古典医籍的糟粕,更系统,更有条理性,尤其是四大经典的核心精华内容全部都收录了,教材是国家这么多年教育的精华总结,时下那个好不清楚,我们二十多年前学习的时候,第五版教材最好。
2、不是中医学生自考中医需要看哪些书,都考什么科目?
现在国家提倡中医药,出台了一个“中医师承考试”,不要求学历和专业,如果您身边有比较有名的老中医的话,可以拜师,或者找培训机构有专门培训“中医师承考试”的,这个考试分类很细。您先选一个感兴趣的方向,比如,针灸、中药等,看书呢,我们在学校的书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这些对临床看病很有好处,打牢基础。
3、想学中医的五运六气,看什么书好?
俗话说,不识五运六气,读遍方书何济?中国文化讲一以贯之,这个一有两个,一个是易,另一个是医,而易医同源。华夏文明使用的是阴阳合历,具体体现在天干地支,商代的甲骨文使用的便是干支纪年法。而天干地支分别蕴藏不同的阴阳五行属性,五运六气中的五运,指的是易经术道中的天干五合甲己合土、乙庚合金,丙辛合水、丁壬合木、壬癸合火,而六气指的是地支六冲组合,配对一年气候中的风热火湿燥寒,其中中医讲的风为五行中的木,为地支巳亥厥阴风木,热火分别为子午少阴君火和寅申少阳相火,湿为丑未太阴湿土,燥为地支卯酉阳明燥金,寒为地支辰戌太阳寒水,主气是根据五行相生的原理排列;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而客气是根据三阴三阳顺序排列,其顺序为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
4、中医师承教材什么样的是经典入门书籍?
中医带徒弟是一个有很多难题的工作,师承出来的医生就有华陀之术,但你没有学历和行医资格证书,国家决不会认可,要学成一名中医而又不进学堂,而且还要参与国家的资格考试,这有多难?一个中医的基本知识这四本书是必要读的:中医基础学,中医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要用中医的辨证施治,理法方药治病差一门都不行,而且很多东西都是要死记硬背的,
5、38岁了,想学中医,应该从哪学起?买什么书来学?
我也38,也是今年开始自学中医的,自己看的几本书感觉不错,推荐你看看。第一本,李辛的《经典中医启蒙》,通俗易懂,重点是看了会有一个初步的中医世界观,第二本,樊正伦的《一本书说透中医养生》,生活处处非养生,养生处处有中医,自学中医从生活中感悟实践最佳。第三本,刘力红的《思考中医》,也通熟易懂,可以在系统理论上更进一步充实,
第四本,卢崇汉的《扶阳讲记》,主要是扶阳入手,大道至简,看完我就自己抓药給自己吃了,边实践边体会。接下来是我的规划,自己也还没看过的,重点就是《黄帝内经》,先从徐文兵老师的开始,通俗点的先过一遍,再慢慢深入,经典需要反复读,再远的,网上系统讲中医的资源有不少,倪海厦老师的讲课视频,内容很全面,淘宝都有,我也买了,还静下心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