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教育事业发展的适度性不够从目前来看,山西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外延型的发展形态。二、实施教育现代化可行的策略1.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在现代社会,管理渗透在教育领域的一切方面,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柱,与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相适应,教育管理现代化也提到议事日程。
1、大同的教育情况怎么样?
大同的教育情况怎么样?你说的应该是山西省大同市吧,我中学就是在山西省大同市上的学,大同的教育水平相对来说还是很不错的,最有名的大同一中和实验中学师资力量非常好,为各级各类学校输送了大批有用的人才,博得了社会良好的赞誉。我当时是在大同机车中学学校上的初中和高中,那里的初中也是比较厉害的,我记得当时学霸特别多,我很努力的学习也还是很难追赶上这些同学,他们的综合素质比较高,各科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中考成绩更是相当突出!高中部的老师也是个顶个的强,经验丰富,能力突出,
2、如何看待山西的民办教育现状?
教育关乎每个家庭,关乎每个学生的未来。要说起山西的民办教育,就不得从现今的热门话题说起,近几年,在山西中小学民办教育中,公参民和私立学校可以说是非常旺盛。就拿太原市第三实验小学今年7月的一个毕业班来说,毕业生53人,19人上公办学校,18人上公参民学校,17人上私立学校,从毕业生走向上可以看出大家的选择。
据调查,公参民与私立相比,学费还是要低很多,此毕业班的毕业生,首选公参民,其次是私立学校。这样一来,公参民的生源就优于其它学校,私立学校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也免去了每天接送的辛苦,可以把路上的时间都充分利用到了学习当中,这使得私立学校也非常受欢迎。如果说不足,老师的流动性是个不足,其它方面很好。
也就是相对于公办是个不足,其本身的流动性有的好一些,10%属于良性流动,有的就大,私立学校之间相互挖人是很不好的事情。大量的民办学校兴办,但是师资不足,学校就互相挖人,老师流动造成有的孩子跟着老师转学,这尤其是在小学明显。希望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互相补充、合理竞争,每个学校都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能给大家提供多样化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多样化需求。
3、山西的基础教育在全国是什么水平,你怎么看?
仅供参考:一、山西省基础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山西地处黄河中游,人口3100多万,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造成山西落后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从根本上讲,是教育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和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1.山西教育事业发展的适度性不够从目前来看,山西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外延型的发展形态,
一方面,它的平均每万人口拥有的基础教育的在校生数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普及每万人口教育的进度不断加快;另一方面,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只有84%(约有1/4的县还不达30%),贫困县数已经占全省总县数的51%,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的有效投入严重不足:民办教师的单位人口比重和单位教师比重明显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历史造成的其文化和专业素质较差、工资待遇低且长期拖欠两大困难,严重影响着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各级学校教育的公用经费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生均公用经费水平在实际购买力方面已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所有这些都表明,山西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在基本办学条件明显不能充分保证的前提下不适度地“超前”发展,2.山西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性不够我省小学的毛入学率为108%,相对于98.8%的适龄人口入学率来说,这意味着小学在校生中约有10%的学生在复读;初中的毛入学率为96.4%,相对于82.8%的适龄人口入学业率来说,这意味着初中在校学生中约有16%的学生在复读。
这样,势必会降低基础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益,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一小学、初中生师比均呈下降趋势,这些都表明了山西基础教育投入产出的低效益。3.山西教育事业发展的协调性不够迄今为止,小学毕业生中仍有16%的人不能继续升学,约为8.1万人,而职业初中的招生规模不足1万人;初中毕业生中仍有57%的人不能继续升学,约为20万人,而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规模只有15.3万人,可见初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