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临近高考心态越要平和高悦龙认为,越是临近高考,考生越要平和心态。接着他又花了一元报名省立第一中学,但他不喜欢这所学校,课程少,规则繁多,只读了6个月他便离开了,这时他自己制定了读书计划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修,一段时间后他需要得到家里的金钱资助,不得不再次进学校,这次他考进了湖南师范学校,在一师我们敬爱的主席终于安下心来做了5年的学生,在这儿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师友。
1、要高考了怎么办?
心慌就去拜个神仙求个心安。跟家的时候多跟父母撒个娇,毕竟你以后回家就是“偶尔”了,把简单的题目砸实在点,难题不会就不会吧,容易题丢分太可惜。不看书的时候可以让爸妈长辈讲讲他们的职业,想象一下大概想读什么专业,跟亲戚朋友们聊聊全国各地的情况,毕竟选学校先看城市地区。刷碗这种简单重复的动作,可以很好的平复心情,
2、要高考了,但是还是偏科怎么办?
如果你现在是在高一,我一定会奉劝你注重基础,补差补缺,因为高考考查的是综合能力,任何一个科目对于总分的提升都至关重要,6-1不是等于5,而是等于0。但是如果你已经到了高三,即将面临高考,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偏科已经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策略就不该是解决偏科问题,而是该思考如何将偏科的影响降到最小,
请记住一句话:宁可弱项再弱,不可强项不强。高考是什么,是用自己的长处去pk别人的短处,你的强项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在最后的时间里一定要确保强项能拿到最高分数,这关系到你总分的提升,在确保强项有足够的时间来打磨和提升的前提下,兼顾弱项。这个时候,要明确高考命题规律,高考是一场全国性的选拔性考试,它是要给考生分成不同的等级,因此它的题目难度是有梯度的,大约有40%—60%的基础题,是面向学科基础知识的,这部分题目重复率高,难度不大,有希望在短期内通过针对性训练,大幅提升,
因此,最后一段时间,针对弱项,研究考纲,放弃那些冷僻的知识点,重点研究核心考点、高频考点,大量演练真题套路,学会以不变应万变。笔者在学生时代,也饱尝偏科的痛苦,我喜欢语文,厌恶数学,尤其是计算能力较弱,高考来临前,痛定思痛,死磕基础题,舍车保帅,结果数学考出了历史最高分,而自己的强项科目也考出了理想成绩,
3、马上要高考了,对未来没有好的规划怎么办?
你好,我认为中学阶段对未来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是非常正常的,这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这个时候还没有踏入社会,对社会没有深入的了解,对社会上的各种工种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大部分人在这个年龄段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都还没有清晰的判断,有些人甚至在换了几个工作之后才慢慢地找到了自己想要投入的领域。我们的毛主席当年初到长沙时,也是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什么规划的,
开始时他先求自己的一位高小教员介绍进了一所中学读了半年,然后参加了半年的革命军,这时又想上学,于是他开始留心报纸上的广告,那个时候许多学校开办都是用广告来吸收新生的,先是一所警官学校的广告吸引了他,于是他就去报了名。接着他又看到了一个制皂的学校广告,于是决定做一名制皂工程师,又交了一元的报名费,这时一个学法科的朋友怂恿他进他们的学校,我们的主席读了这所法律学校的动人广告后也报了名。
而另一位朋友建议他进一所商业学校,他看了学校的广告儿,觉得当一名建设国家经济的经济学家也不错,于是又交了一元报名费,最终他在这个商业学校只读了一个月,接着他又花了一元报名省立第一中学,但他不喜欢这所学校,课程少,规则繁多,只读了6个月他便离开了,这时他自己制定了读书计划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修,一段时间后他需要得到家里的金钱资助,不得不再次进学校,这次他考进了湖南师范学校,在一师我们敬爱的主席终于安下心来做了5年的学生,在这儿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师友。
从我们的主席身上我们看到了在年轻时候兴趣爱好还不稳定是非常正常的,再者,现在高校也充分认识到了孩子的这一特点,把大学教育更多的倾向于了通识教育,而且许多高校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也采用了大类专业招生的方式,把大一大二作为通识教育,大三再开始细化专业。所以这个时候对未来感到没有什么好的规划时,一定不要担心,在填报志愿时多查资料,多咨询专业人士,多跟家人沟通商量,多听取师长的建议,实在拿不准自己的兴趣爱好时,不妨先选基础学科或大类学科,等到了大三再细选专业或者在考研时细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