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道口就叫“一道口”,第二个道口就叫“二道口”。京城的地方自然是中央,而不是西边,叫“西安”显然是不恰当的,如果现在城市的名字依然叫长安的话,别的不只需要这个名字,就不知道能吸引国内外多少游客,现在剩下来的地名有三个,四道口在北京交通大学东北,五道口在清华大学东南,六道口在清华大学正东。
1、为什么清华大学叫五道口?
我小时候,北京城已经比原来大多了,一直到现在的三环路附近,再往外才是农村。我上小学在德胜门外,那地方盖楼挖地基,每天都能看到死人骨头,当年“东富西贵,南贫北贱”,那儿是穷人的烂葬岗子。现在很多地名都留下来了,什么“索家坟”,“小西天”,“铁狮子坟”,“北太平庄”都是坟地的意思,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那时候出了西直门,差不多就是农村了。
铁路从西直门火车站往北延伸,穿过一条一条的农村公路,每条公路就要设一个道口,派人值守。第一个道口就叫“一道口”,第二个道口就叫“二道口”,从西直门到清华园火车站,中间一共有六个道口。现在剩下来的地名有三个,四道口在北京交通大学东北,五道口在清华大学东南,六道口在清华大学正东,以前清华大学不在铁道边上,在清华园的腹地。
2、长安为什么会改名叫西安?
长安在历史上改名为西安,是让当下的西安人非常不爽快的一件事,如果现在城市的名字依然叫长安的话,别的不说,只需要这个名字,就不知道能吸引国内外多少游客。因为长安作为古都是世界级的,位列世界四大古都(意大利罗马、希腊雅典、埃及开罗、中国西安)之一,(西安鸟瞰图)当然了,现代西安人虽然很不爽,但是也没有办法。
因为古人并不明白“旅游经济”是什么东西,古人在给一座城市取名字的时候,更多的还是立足于政治考量。“长安”这个名字最早是刘邦改的,刘邦建国后,把都城建在那里,其实也是很费脑筋的。项羽为了衣锦还乡,把他的王都建在彭城,因而成为一个短命的政权,刘邦当然不会跟着项羽学,不会把都城建到沛县或者偏僻的汉中去。当时最好的选择,肯定是在秦朝的都城咸阳,
毕竟咸阳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不仅有“百二秦川”提供丰富的出产,还有函谷关这样险峻的关隘拱卫。当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始终打不进关来,就是因为有这么一个险要的地势,但是,定都咸阳刘邦也不踏实。一来,秦朝是一个短命王朝,似乎并不是很吉利,二来,项羽到咸阳的时候,放了一把火,把咸阳烧得差不多了。最终,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把都城定在离咸阳不是很远的长安,
那里原先就有一个长安乡,刘邦就把这个名字作为都城的名字,“长治久安”,不重蹈秦朝的覆辙。刘邦没想到,虽然他建立的汉朝并没有千秋万代延续下去,但是,这个长安都城却一直留了下来,成为后世王朝在选择都城的时候的第一选择,虽然历史上先后在长安建立的那些皇城,都不存在了,但是后世又不断地复建。到了隋唐时期,长安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代,
(刘邦)长安在唐末及五代的时候,多次遭到焚毁。后来宋朝建立,本来赵匡胤也有想法要在长安建都的,当然他也提出过要在洛阳建都,但是,由于当时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北方。再加上生态环境的破坏,粮食出产地,主要来自于江南和四川,因此,以赵光义为首的皇亲权贵,贪图享乐,最终并没有迁都到长安,而是把都城建在了开封。
元朝建立后,由于元朝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因此,他们定都的地点,肯定就不会是中原王朝最习惯的长安,而是既有北方特色,又有南方特色的燕京(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既然已经确定燕京(大都)作为他们的都城,就要弱化长安作为汉人王都的意义。因此,当时忽必烈把他的第三子封为安西王,镇守在长安一代,并在原先长安城焚毁的地方,修建安西王府,改称安西国,
这个“安西”,显然就是把长安作为元朝西边来加以安定的意思,而不再具有政治上的中心地位。不过,后来又发生了安西王造反的事情,显然,元朝想让通过藩王来安定西边,并没有起到作用,于是,元朝统治者在在平定了安西王之乱后,就把安西国给撤了,改为奉元路,这个“奉元”,就包含了维护元朝中央集权的意思。(朱元璋)元朝末年,天下大乱。